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核心提示:厦门大学将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引发了舆论论争。厦大校长朱崇实昨天回应说,厦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是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责任的体现。

    上海财经大学的第一堂高尔夫球课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回应高尔夫球必修课争论:没有精英教育的社会是糟糕的社会

    本报记者邵芳卿发自厦门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没有想到,10月15日他在山东一个高校论坛上提出的高校精英教育观,仅仅由于涉及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而在国内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

    昨日,朱崇实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培养社会精英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面。

    他说,作为把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未来目标的厦大,它理所应当要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开设高尔夫球课程仅是厦大在此进程中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环境,社会各界要理性看待。

    事实上,厦大早在2005年9月就开设了高尔夫球选修课,除每学期50~100元往返高尔夫球练习场的交通费外,学生并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

    打高尔夫球对学生有利

    《第一财经日报》:社会认为高尔夫球是项奢侈的贵族运动,不适合在大众的高校推广,你怎么看?

    朱崇实:大学的义务就是开启大学生的心智,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知道什么是文明。我们认为高尔夫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同时还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功能的方法——这么好的一项运动,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来接触和掌握它?学了高尔夫球之后,学生的行为举止都变得优雅了,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千万千万不要把贫困作为一种荣耀,不要把愚昧作为一种光荣。

    《第一财经日报》: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程,有人担心贫困生无法承受。

    朱崇实:在厦大,高尔夫球跟游泳课一样是一门体育课程,它本身不涉及任何费用问题。厦大的办学条件非常好,我们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提供多样的选择,打高尔夫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选择。这好比吃饭吃什么菜一样,今天是吃鱼还是吃肉,是吃青菜还是吃什么,不要把它复杂化了。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批评厦大建高尔夫球练习场耗资大,占用了其他容易普及的高校体育资源。

    朱崇实:这个高尔夫练习场仅有3个洞,总共花了200万元人民币,比我们的篮球馆、游泳馆耗资小多了。我们的游泳馆耗资达1000多万元,它也是国内高校一流的游泳馆,池中的水都是自然循环的。我们开设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长达一周,那比打高尔夫球要贵得多了。

    厦大下一步还考虑开展更多的水上体育运动如帆船运动、赛艇等。我们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不要为中国的大学做点这样的事情而惊讶。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评价舆论对你的质疑?

    朱崇实: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到底怎么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厦大也不例外。目前整个社会对大学态度还是比较宽松的,给了大学校长自主权,所以舆论、媒体、社会大众对高校这么关心,也是一种关爱。但希望大家对大学所做的每件事情能更加理性地去看待。

    一流高校更应培养精英

    《第一财经日报》:你提出高校要培养社会精英,这与高等教育平民化方向是否相左?

    朱崇实: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我们应该承认,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社会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要注意高等教育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它还要培育社会精英。

    社会精英有一个特征,就是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把长远利益看得高于眼前利益。他有非常高非常好的个人素质,能够团结周边的人共同奋斗,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这些人的理想和追求已经不是简单地满足市场的需要了,他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所以培养社会精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也要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若干个学校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它的目标,这个社会就糟糕了。

    《第一财经日报》:设置高尔夫球课程就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表现?

    朱崇实:要培养社会精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氛围和条件,使其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学校要不遗余力,要尽可能利用现代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和资源为此服务。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看待目前一些重点大学乃至教育部官员提出的高校要培养高素质蓝领的观点?

    朱崇实:这个观点也是对的,严格说来它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必须迎合、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虽然也有很多人批评这种观点。培养精英和培养高素质蓝领这两种观点所描述的都是一种现实,表达了一种愿望,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校长 崇实

       厦大校长朱崇实18日接受本报专访,首次对媒体做出回应:高尔夫球课在厦大只是一门体育课。

        15日,厦大校长朱崇实在山东大学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谈了50分钟的精英教育,不过,只有大约五到十秒谈及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的谈话被广为传播,一些人还推断出这位厦大校长将精英教育等同于高尔夫球课(详见本报10月17日《网上热议"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几天来,朱崇实因此成为焦点人物,据说,包括BBC,法新社等在内的国外媒体向厦大提出采访申请。

        作为厦大校长,他真的认为没有高尔夫球课就培养不出精英了吗?昨天,出差回来的朱崇实心平气和地接受本报专访,这也是自媒体近期狂打"高尔夫球"之后,这位厦大校长首次和媒体谈及他对精英教育的认识,以及精英教育和高尔夫球的关系。

      高尔夫球课怎么可能和精英教育画等号?

        记者:早上参加高教质量研讨会,我向高教专家潘懋元请教他对这场高尔夫球和精英教育争论的看法,潘先生说,"从当时记者的报道,我看不出背景,我也不相信厦大校长会将精英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高尔夫球课,所以,我不发表议论。"那么,请告诉我们事实,您眼中的精英教育到底是什么?

        朱崇实:高尔夫球课怎么可能和精英教育划等号呢?怎么可能没有开设高尔夫球课,就培养不出精英呢?或是培养精英,一定要打高尔夫球呢?

        我当时用了50分钟阐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精英教育的必要。我认为,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满足市场需求,这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过,一分为二地看,它存在的一个负面影响是人们很容易忽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简单地把所有结果以是否满足或迎合市场的需要作为衡量标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我们需要精英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精英教育?我的理想是:我们要培养这样一批人:他不是简单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追求和理想超越现实,有引领社会的能力,他们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把长远利益看得重于眼前利益,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愿意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而奋斗。

        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现在一些学生把追求金钱、追求"社会能给我什么"来作为自己考虑的首要东西,而不能把"我能给社会什么"来作为自己的追求?所以,在我看来,如果高等教育只是简单地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目标,那么,这个社会是危险的。中国一定要有若干个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如果一流的大学都没有办法做到这点,那么等到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就会有一代甚至几代人被耽误。

        我们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

        记者:那么,怎么会扯到高尔夫球课呢?

        朱崇实:我认为,像厦大这样的大学就应该把培养精英教育作为己任。怎么培养一流人才?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宽松文化、一流师资、良好设施。我是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关怀、鼓励和培养,使他们对整个国家和人民有很深的爱,最终,他们会意识到要把这一切回报给社会。

        这时,我谈到高尔夫球课。在厦大,这就是一门体育课。事实上,它是我们实践自己理念所做的无数项工作中的一项。也许在其他地方开设不了高尔夫球课,但是,在厦大,我们有这个条件。紧邻校园就是一个高尔夫球场,球场的主人的父亲就是厦大校友,他愿意为母校提供这个方便。此外,我们在漳州校区建设高尔夫球练习场,占地约70亩,位于总面积为2600多亩漳州校区的一个山窝地带,这里凹凸不平,不太适合建造其他建筑,我们就把它利用起来。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建一个高尔夫球练习场,并不会比我们建游泳馆、篮球馆花费更多的钱。

        我们认为,开设高尔夫球课,也许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一种文化,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对他今后迈出校门可能是有好处的,说白点,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在于我们想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

        当时,我之所以提到高尔夫球课,是为了说明一点:从这件事,折射出厦大为自己学生成长进行非常精心考虑,换句话说,它的意义不在于高尔夫球本身。

      开设高尔夫球课并不影响我们关注贫困学生

        记者:一些人担心,大学把精力放在开设高尔夫球课上,那贫困学生该怎么办?

        朱崇实:厦大最自豪的一点是:贫困学生不仅不会因为贫困失学,他们也不会因为贫困而无法安心地在厦大学习,他们在这里受到很好的教育,学校会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

        贫困学生和高尔夫球课有什么关系呢?高尔夫球只是我们30多门体育选项课之一,我们没有对学生征收额外费用。

        我想,国内很多家境贫困的学生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高尔夫为何物,但是当他来到厦大,他有上高尔夫球课的选择,这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有人形容说,这几年高校快成为"过街老鼠"--有时,即使很小的一件事,也被无限制地放大,或是上纲上线。高校对此是否很无奈?

        朱崇实:这几年,社会、媒体对高校高度关注,是件好事,因为从某一个方面表明大家对高校寄托的希望。不过,另一方面,我认为,个别媒体对自己所应该要尽的社会责任上,要有更好的反思。作为一个媒体,看待一个问题,它应该明白,自己有很强的导向性,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社会上某些人的口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争论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这几天上网了吗?看到那些针对您的批评了吗?看到自己所说的话被任意歪曲,心里着急吗?

        朱崇实:我一直在上网看人们发表的评论,但是,我倒不是在为自己着急,相反的,我为社会着急,我甚至感觉到一种忧虑。

        我认为,我们的个别媒体和社会上的一些人需要更加理性。我看了一位高教问题专家发表的激烈批评,我奇怪的是,这位专家怎么不思考一下: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怎么可能把精英教育等同于高尔夫球课?为什么一些人的思维如此简单,只是在"人云亦云"。

        不过,从某一个侧面,我认为这场争论是一件好事。多少年前,大家谈的还只是高校的宿舍、食堂,但是,至少这件事说明,现在大家谈论的已经是人才培养了,社会思考的问题已经更深一层次了,这是件好事。

    ......
    本文标签: 高尔夫 精英教育 
  • 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