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陈丹青、查建英、刘索拉评点80年代以来的文坛

    查建英、刘索拉、陈丹青(从左至右)昨日做客新浪,谈对80年代文化思潮的反思。

      本报讯(记者刘晋锋)“回顾80年代,我不是要怀旧,我是要记得。”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时说。昨日下午三点至四点,《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与作家兼音乐家刘索拉、画家陈丹青做客新浪,共同反思了上个世纪80年代和当今的社会文化现象。

      刘索拉表示,上世纪80年代对她来说是非常傻的一段时间,当时稀里糊涂地培养了许多明星,给不成熟的人养成很多毛病,她一再强调,《八十年代访谈录》里面,阿成说的“知识结构”的问题是非常根本的问题。而陈丹青则表示希望有人谈70年代、60年代,甚至20、30年代等等,这些时期从来没有谈清楚,确实需要反思。

      在谈到王朔是否属于80年代的问题时,陈丹青、刘索拉与查建英均强烈肯定了王朔的价值。查建英说,读王朔作品时的那种兴奋和意外感,更强于看余华等的作品。刘索拉回忆说,当初在纽约读到王朔的书之后,赶紧藏了起来,很怕被别人借走。陈丹青说:“90年代初我就看他的电视连续剧,看完《编辑部的故事》之后给他们写了好长时间的信,后来我就介绍给阿成看,阿成花三天时间把《爱你没商量》一盘接一盘地看完了。”陈丹青说王朔本人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痞子。

      查建英表示,她在和阿成聊天时,两人都认为王朔才是对中国文学语言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作家,他改变了中国人说话的方式,颠覆的程度比先锋小说更甚,而在她看来,格非、残雪等一批先锋小说作家的作品有点中餐西做的感觉。陈丹青说:“我很高兴地看到,王朔严重颠覆了以往流行的文艺腔,他伤害了一大批人,伤害得对。”

      查建英与陈丹青等的对话曾刊登在《万象》杂志上,汇集成新书《八十年代访谈录》后,近期由三联书店推出,引起文化界关注,本报也曾于本月19日推出“重访80年代”特刊,引发了关于80年代文化思潮的众多思考。

    ......
    本文标签: 王朔 文学语言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