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当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失踪、被殴打及凶杀等恶性案件频繁见诸报端,留学生安全问题引起华人社会的极大关注。虽然每个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各异,但还是可以梳理出环境因素和自身心理成熟度不够两大因素。这些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从容以对。

      在全球化的今天,留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换,只能发展,不能倒退,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智地应对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那些在挫折面前能耐受、在意外发生时能冷静、在异国他乡能找到真正朋友的留学生,最终都能完成学业。)

      2005年中国留学生安全事件回放

      2月13日中午12时左右,马来西亚雪州万津的一个民众在路经一家油棕园旁的沟渠时,发现水涵内有一具裸体女尸,立即报案。雪州警方对失踪人员排查后证实被害女性的身份为中国女留学生黎明茜。

      3月,29岁的上海留英女生Eva在拉夫堡大学穿越校内马路时,突遭车祸不幸身亡。Eva的父母悲痛欲绝。

      6月15日,两名中国留学生在位于莫斯科以南约475公里的沃罗涅日遭到歹徒殴打,被打成重伤。根据俄罗斯法律,流氓罪和伤人罪所受的惩罚远比种族歧视罪要轻得多。

      9月7日凌晨,一群中国留学生在新西兰南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附近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新西兰警方说,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车祸中遇难,另有4名中国学生受伤。

      9月20日晚上10时30分左右,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州西北高中十二年级,现年18岁的郑仙娟在其父亲工作的“向阳花”外卖餐馆门外的人行道上被两名男性歹徒射杀,致命的子弹当场击穿她的头部,当时她正等候在该餐馆当厨师的父亲下班回家。

      10月6日,正在马来西亚森州英迪学院攻读法律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康长明(25岁)于晚10时左右,突然从该学院H座5楼坠楼。住在宿舍底楼的学生听到一声巨响后急忙出外察看,发现康长明头部和耳鼻流血、不省人事倒在地上。

      10月7日晚,东京某大学的21岁中国女留学生乘电车回家,被电车上身着便装的日本警察无故殴打,致使她头部和小臂多处受伤,心理也造成严重伤害。

      11月23日,中国在马来西亚留学生孙坤携巨款突遭两名劫匪持刀抢钱,其胸部、颈部遭劫匪刀刺而身亡。

      环境因素:外面的世界太复杂

      入乡易,随俗难。要尽快适应一个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环境,这对很多刚踏出国门的人来说都是一道槛。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多变了。

      种族杂处的复杂环境。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前往发达国家求学,这些发达国家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对世界统一市场的需求,人口迁徙频繁,造成了多民族杂处的现象。这种环境是一个事实,也不能说其好或者不好。华人在这些国家是少数民族,有时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司法部2005年的统计数字,在美亚裔学生经常遭到殴打、恐吓和辱骂。带有种族歧视成分的欺凌亚裔学生事件,不仅发生在中小学校,大学也不例外。亚裔学生大多勤奋好学,在文化习惯上倾向于避免冲突,所以不少人也许并没向学校或警方报告,亚裔学生被欺凌事件可能比已知的要多得多。

      法制环境的区别。在北美,公民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持枪。枪文化是北美主流民族悠久的移民文化的一部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即著名的《权利法案》)第二条中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北美人民认为人民拥有武装就有了捍卫自由民主,监督政府的能力。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姑且不论,但处在法律是否允许持枪的不同社会中,个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是不同的。在许可民众持枪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就要谨慎了,不可以激化矛盾。2005年12月6日凌晨,两名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渥太华唐人街一酒吧内遭枪击,一名当场身亡,另一名送医院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据目击者称,这两名学生因为在一家酒吧里争夺洗手间而与几个越南裔客人发生口角,并在洗手间门口发生肢体冲突,此后酿成血案。

      意识形态冲突频繁发生。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锋直接而激烈。西方国家以及俄罗斯都是恐怖主义活动的目标,不安全因素随时存在。近些年尤其是车臣战争以来,俄罗斯的恐怖袭击事件接二连三,留学生在俄很难保证不会遇上。激进组织与流氓袭击,人身安全常受到威胁。在俄罗斯诸多激进组织中,“光头党”是普通群众尤其是外国留学生的最大威胁,很多在俄的中国人遭遇过光头党的袭击。

      自身原因:心理成熟程度不够

      对所在国文化背景知识准备不足。在准备将孩子送出国的家庭中,家长非常舍得对孩子进行外语等学习课目的投资。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参加各类竞赛。但孩子缺乏对准备去留学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以及民族的了解,出去以后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留学生在跨出国门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语言和心理准备,出去后要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当受到侵害时,通过合理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勤奋学习,慎交朋友,不涉足危险场所,增强安全意识,谨慎应对突发事件。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走大路,多观察四周行人,不给罪犯可乘之机。遭到袭击后立即呼叫急救车,事后及时报案,要求警察局、校方严肃查处。

      心理成熟程度不够。中小学生已成为我国近年人数增长最快的出国留学人群,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向,高中以及高中以下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许多留学生看上去挺成熟的,但实际上心理发育还不健全。这样的留学生在国外很容易在陌生环境中产生挫折感,进而变得放纵。 低龄留学可能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潜藏着孩子心理扭曲、滋生性格缺陷、荒废学业等可能性。低龄学生出国留学,除了应该具备家庭经济实力、本人较好的外语水平等条件,还有一个决定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即留学者的心理素质。

      留学阔少的表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日益增多。物质条件的优越,一些人对物质的过度重视,影响了留学生的消费心态和生活状况。家长及家庭也一直在留学生盲目消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家长们希望子女过得比自己好,有的家长甚至倾其一生积蓄把孩子送出国;二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不能体会生活的艰辛,也不能很好地掌管财物;三是由于国内家庭教育的缺陷,很多孩子会有攀比的心理,甚至为了装面子不惜借贷。目前虽然留学生高消费现象相当突出,但实际上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

      从容对待新闻媒体的过度渲染

      由于利益的驱动,媒体对暴力犯罪(如杀人、伤害、勒索、抢劫等)、意外事故的报道趋向于过度渲染。过度渲染指两个方面:一是对事情本身作了夸大,或者故意耸人听闻。二是报道量过多、持续时间过长。暴力、血腥以及死亡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感官刺激,无疑成为报纸最大的“卖点”。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这种信息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来自互联网的暴力事件比传统媒体的要多出很多。中国留学生为广大国民所关注,留学生安全事件往往成了新闻炒作的对象。

      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留学生所在国的社会秩序、治安状况千差万别,留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件应该在常识理解的范围之内。可以说,在国内的学生也有发生车祸、斗殴、自杀身亡的,但关注的范围没有那么广泛,也没有那么持久,所以没有引起诸如留学生安全事件那样的恐慌效应。

      130多年前,中国第一批幼童出国留学,有几十名学生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著名学府,坚持到学业完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栋梁。在全球化的今天,留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换,只能发展,不能倒退。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智地应对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那些在挫折面前能耐受、在意外发生时能冷静、在异国他乡能找到真正朋友的留学生,最终都能完成学业。

      (作者系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教授)

      链接:留学生安全须知

      留学生出门在外,要明白学业为首、谦虚务实、入乡随俗,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安全。遇有紧急事故时,立即向指导教授、外籍学生顾问、同学会及我国驻外使馆联系。留学生在海外,无论在学期间或假期中,一定要投保医疗健康保险。大部分国外大学规定,没有投保健康保险者,不得注册上课。

      居家安全

      在家不要随便开门。如果是陌生人或自称修理电话、水管等,即便有约在先,都应要求来者提供证件(ID),确认无误后才可开门。在外出、夜间就寝前,应检视瓦斯开关、所有门窗是否上锁。遇到可疑人物、车子或情况,应通知警方,切勿好奇介入。如果遗失钥匙,应尽快通知有副钥匙的人,并视情况请房东重新配换新锁。

      养成随身带钥匙、出门即锁门的习惯,即使散步、倒垃圾也不例外。外出旅游前,要通知邮差暂停送信及报纸,或者请朋友、邻居代为处理。请邻居或同学照看巡视屋内外。

      行车安全

      乘坐地铁,出门前即预先记好路线及转车地点,随身携带地图。注意此地图乃急需之用,各地铁站及车厢内均有地图张挂,因此,非不得已千万不要在车厢及街道上张开地图研究。

      乘坐公车最好在照明充足的地方等车。如果该车站灯光不足或无其他乘客,应尽量靠近商店或灯光充足的地方候车。上车后,发觉可疑人物,应通知司机。若车内乘客稀少,尽量坐在离司机较近的位子。如果遇到车内有人骚扰,立即告知司机或下车。

      自行开车时务必随时系上安全带。这是安全措施,也是法律规定。停车前先观察周围环境,不要将车子停在幽暗、人迹稀少的地方。不要接受陌生人搭便车,别理会陌生人召唤下车,且车上要准备防御武器。加油最好到熟悉、安全的加油站。

      行路安全

      初到异地,应及早熟悉经常需要出入的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并避免涉及不安全地区。夜行时,最好有同伴同行,走行人多及照明充足的街道,避免走阴暗的巷道。提防陌生人问路,并与他们保持距离,遇陌生人搭讪,可不加理会,装着听不懂当地语言,从容走开,但以不惹对方为原则。

      夜间回到住所,应在到达住所之前备妥钥匙,于最短时间内进屋,并随时注意是否有人跟踪或藏匿在住处附近死角。若有可疑现象,切勿进屋,通知警方。

      购物安全

      随时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士跟踪或注意你。钱财不要外露,男士应将小钞与大钞分开放在两个口袋里。信用卡在使用完后要记得收回,且勿同时携带所有信用卡出门。提防扒手,尤其在电梯里、旋转门间。与街头小贩交易时要小心,并提防在街上主动为你服务的人。手提箱、皮包不离身。

      其他安全

      参观大型露天演出、游行等活动时,最好能成群结伴,以减低被下手的机会。打公共电话时,应小心随身物品。自动提款机分室内与室外两种,但并不表示室内提款较在室外安全。应避免在夜间提款,若发觉有异,切勿进入并尽速离去。随身携带紧急电话号码。应随身带有小额现金,遇歹徒抢劫勒索,即把金钱交出,勿做抵抗,以免被歹徒加害。(来源:华人世界)

    ......
    本文标签: 海外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