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认真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

    1、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服从服务于江西现代化建设大局,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教育,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更加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将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我省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07年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大体相当;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网络,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2、以农村教育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基础教育。继续巩固“一个体制”,完善“三个机制”。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线,以落实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建设这三个保障机制为重点,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普九”攻坚力度,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组织实施基础教育“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口帮扶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工程”和“优质高中建设工程”等七项工程,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改革现有公办高中单一投资体制,创新高中教育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采用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从省级重点中学、重点建设中学中好中选优,分期分批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的、具有江西特色的优质高中学校,大面积、高强度促进我省高中教育发展,实现高中教育历史性的跨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3、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111”工程,即重点建设100所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00个示范专业,重点建设10大实验实训基地。加快培养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的紧缺人才。建立以县级农业体系为依托,农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实用型、开放型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劳动就业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企业品质的熏陶,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实行“定单式”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加强对高校的办学质量监控,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做好高校办学状态数据的公示。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全省高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工作状态跟踪管理和培养工作,抓好教授为本、专科学生讲授基础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创新办学体制,鼓励民办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办学。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并举,支持和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组建民办教育集团。同时认真加强民办学校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规范对民办学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办学有信誉、专业有特色、质量有保证的民办学校上规模、上层次、创品牌。通过投入体制的改革,提高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

    6、加强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由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的体系转变,由培养、培训相分离向教育一体化转变,由定向培养向定向与非定向结合转变,由直接管理、学校管理向间接管理、事业管理转变,由传统内容模式向现代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模式转变。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方针,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实行津贴制度,实行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校实习任教制度。

    二、加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平台。

    7、大力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南昌大学,使之成为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强、优势学科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切实加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的建设,积极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东华理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调整现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结构、布局和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尽快满足紧缺学科门类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需求。组织实施“产学研”对接工程,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大与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建立科技项目的孵化和开发基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建设30个能够进入国家、部委级的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重点学科、重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使之成为我省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8、着眼于全省科技创新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抓好示范性硕士学位点建设以及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在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力争使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6家,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25至30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13家,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50个。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研究生导师资格审查制度,实行导师动态遴选和竞争上岗,从师资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9、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对人才的集聚效应。更新人才工作观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高校间和区域内与其他行业人才的资源共享机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中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互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促进教师来源社会化、学校招聘自主化。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科技、医务等社会各界聘请兼职教师。

        10、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十百千工程”。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硕士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0个以上。每年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100人以上,来华留学和境外办学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开设中外合作博士学位项目,实现高位嫁接。积极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校在新园区中开设国际园。

    三、完善稳定、吸引、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11、实行政策倾斜,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对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加强图书资料的配备和图书馆(室)的建设,集中和统筹高校力量加强信息技术数据库建设。激励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博士科研基金,支持博士申报国家课题,对申报成功的,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

    每两年在中小学评选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各200名,每三年评选100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一批中小学优秀校长;每三年评选一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对评选出的优秀人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

    12、实施 “人才开发工程”、“人才集聚工程”和“领军人才建设工程”,以及“井冈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通过“三大工程”以及“井冈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实施,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开发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名师大师,要建立鼓励竞争、激发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营造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和冒尖的政策环境与良好氛围,让高等学府里的名师、大师脱颖而出,各类人才竞相涌现。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之心,努力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设立“井冈学者奖励基金”,每年向海内外聘请一批知名学者到我省任教或从事专项科研。

    13、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各级各类学校的全员聘任制,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实行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任用制度,逐步建立具有激励、竞争和淘汰功能,动态优化的用人机制。建立教师流动管理服务中心,进一步实行教师人事代理制,合理配置区域内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以使师资队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

    14、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分配制度,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对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特聘教师可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建立首席教师制,实行年薪制;允许高校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参予分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事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人才工作提供保障。

        15、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强教,人才兴校落到实处。按“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将人才队伍建设绩效作为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对规划目标实行责任分解,确保人才观念成为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首要观念。

             16、建立和健全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要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主要领导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导所在部门或单位的人才工作。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和高素质师资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有效集聚、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17、设立人才建设基金,加大对突出人才和在人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人才建设基金,用于对各地人才工作的奖励和对各级各类学校引进人才的资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教育系统人才工作表彰会,对在我省教育系统作出重大贡献的突出人才和在人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18、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投入。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各地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分担机制。要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预算,按照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单独列支,作为中小学和职业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300万元专款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

        19、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优秀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的优秀事迹,扩大优秀人才的社会知名度。

    ......
    本文标签: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