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为有了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现代化建设才有保障。何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是构建满足社会广泛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元需求,结构合理、质量保障、机制灵活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数量上是指入学率(18—22岁)在15—50%之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即高等教育不再是象牙塔,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要主动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影响社会,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在我国为什么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速度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什么样的速度和入学率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在社会上和教育界内部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判断。我们认为应适当加快推进大众化进程,其理由有5条:


      ①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国民的全面素质,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必须加快培养三类人才,即“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这两方面的任务,一定要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②本世纪前二十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构建学习化社会。而只有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才能实现让“人民享有良好的教育”,建立起学习化社会。


      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因此高等教育要提供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大众化教育。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为少数部门、少数人所享有,而是作为社会大众产品提供给社会和个人,即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④大众化是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大国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人口多、人才少的国家,要提高全民族劳动力素质,要开发第一资源,要促进农村城镇化,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即将大批农业劳动力,粗放型经济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发展大众化教育。


      ⑤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升造,不仅能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途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解放初大学入学率仅0.26%,2000年为11%,直到2002年才达到15%(如下表)。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表


      中国高教-毛入学率-在校生数


      1949年----0.26-----11.73


      1960年----3.49-----175.87


      1966年----0.91-----53.92


      1970年----0.06-----4.78


      1978年----1.56-----132.19


      1985年----2.80-----351.54


      1998年----6.80-----642.99


      2000年----11-----939.85


      2002年----15-----1512.62


      2003年----17-----1900


      2004年----19-----2000


      2020年----20


      2050----(小康标准)


      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0%,这一指标实际上于2004年基本达到。下一步如何发展,有人主张速度应该慢一点,有人主张速度应该快一点。从科学的发展观考虑,我们认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速度应略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每年增长8%左右,因此高等教育的速度可高于8%。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下限是大学入学率为15%,上限为50%。我国的大众化目标应达到35~40%。计预测,2010年,我国大学入学率可达到25%,在校生2800万人,2020年入学率可达到40%,在校生为3200万人,从2004年在校大学生2000万人,发展到2020年3200万人,净增1200万人。


      净增1200万大学生,需要新办1000所大学(平均每所大学1.2万人)。如果每所新建大学投资5亿元,共需5千亿元,另外,每校每年还要有1亿元的教育事业费,1年共需1千亿元。显然,如此巨大的经费投入全部依靠国家投资是不可能的。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途径来促进大众化的实现。


      ①国家可承担10%的新建任务,即由国家办100所新校,共500亿元。


      ②依靠老校挖潜,扩容、扩招,可承担20%的扩建任务,即相应于200所新建院校。


      ③部分高校公办改制,改为国有民办,办学经费80%靠学费、集资,国家只投20%办学经费,这样国家可以将减少下来的经费用于建新校,或投到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去。


      ④公立学校办独立二级学院(招收本科生为主),利用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资金,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学费维持学院运行。


      ⑤公立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二级学院(招收本科生为主)。即公民联办,主要依靠学费,维持学院运行。


      ⑥鼓励办民办院校,即由民营企业、个人投资办学,主要依靠学费,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后三种办学体制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占1000所新建院校的60~70%。


      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多种体制、多种模式、多种层次、多种投资渠道,一定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

    ......
    本文标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