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怎样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高三政治课的总复习?根据近几年文综政治试题的一些特点,结合我们在指导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第一阶段: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底,强化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2006年2月至4月,强化时政热点,渗透基础知识。

      第三阶段:2006年5月至高考前,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二、具体实施,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高考备考的全过程中,切忌急躁蛮干,要做到合理安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第一阶段:狠抓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综合能力测试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但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作为铺垫和基础,否则,任何能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关注教材已成为高考政治科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很多试题从教材中选择背景材料,一些设问直接考核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参考答案的的编制越来越贴近教材语言,时政化泛滥的时代已经远去。因此,必须把复习的基点和重点放在对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上,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从而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需要我们做到:

      (一)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也就是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考试大纲》是高考总复习的依据,其权威性是任何高考复习资料不可比拟的。目前我们可以参照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必考的知识点、与时政热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新增加的知识点、近三年在高考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环节,真正弄懂、吃透,力求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立刻显现。以“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板块为例,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即“是什么”。其次,要掌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了解市场调节作用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理解必须把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有机结合。

      (二)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所谓知识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零散的知识肯定是不牢固的。即使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由于信息库的知识没有成线,处于零散状态,就会因某些疏漏而遗憾。如复习“宏观调控”时,首先应该回忆一下“市场经济的的一般特征”这部分内容,接着复习“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宏观调控”,然后再复习“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和手段”。这样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如此“点”、“点”相连,就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

      (三)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知识面是由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个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再以复习“宏观调控”为例,在掌握“是什么”和“为什么”和“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和手段”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纵向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教材中的联系和渗透。此外,还要注意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通过对这些相关知识的有机整合,就会形成对宏观调控知识的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如我们归纳出:经济手段有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国家实行相关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第五课《财政与税收》中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中和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的汇率政策等。法律手段涉及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中“国家保护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中的“市场交易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这样,学科知识的体系就会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并能够为运用这些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与归纳能力的过程。

      第二阶段:结合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近几年来的文综或政治高考题,可以看出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日趋理性和成熟。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是联系教材中的事例。以往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课本中的事例,只是满足于对教材黑体字的掌握,现在看来,处理好黑体字与楷书、小体字的关系相当重要。因为课本中事例都是经过精选的,是比较经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书上的小体字材料。哲学常识中也有一段用楷书写的关于“诚信”的内容。

      二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用所学知识与校园内外、学生思想倾向相联系,然后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如年未岁首,各级政府“追讨农民工工资”问题,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宗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基本原理去分析。

      三是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把社会热点与高考考点结合起来,深入浅出,以此把握时代脉搏。针对考试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半月谈》、《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时政类报刊,对其中的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有所了解,必要时予以摘录。

      要把以知识复习带动社会热点的学习和以分析社会热点带动知识复习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有两个:

      (一)以知识带时事。即以教材知识为主,挂靠时政热点,进而把与其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比如宏观调控,在掌握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还应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具体政策:如我国现在实行财政与货币的“双稳健”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些政策?另外还应结合与这内容相关的一些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如民航重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房地产价格过高、重大税案查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以此来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是对知识深度的要求。

      (二)以时事带知识。即以时政热点知识为主,挂靠教材相关知识,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具体的热点问题。如“自主创新”问题就可联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的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意识的能动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理论进行分析。而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广度的要求。

      第三阶段: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应对高考,提高高考成绩,寻找科学的答题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高三后期的综合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阶段决不搞题海战术和无目的的测试,而是要采用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和热点,精选精练。要一题多练,多变归一;要对同一情境材料作不同题型的训练;要对不同的情境材料提出共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从而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一阶段要做到:

      (一)精心选编练习题。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题(这是因为政治试题的时代性强),这就需要精心选编练习题。特别是到后期,练习题越多,越是良莠并存,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备课组齐心协力,分工协作,精心选编一些符合高考要求、有一定综合度的试题,让学生有练必有所得。

      (二)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训练要以定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能力、解题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在理解命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渗透能力。

      (三)要回归课本基础知识。经过一番长时期的专题训练、热点问题分析、重大时事学习等一系列内容的复习,对课本系统的基础知识免不了会有所忽视。这时期再及时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时期的复习除重新回顾外,特别要注意突出重点,也就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同课本基础知识的结合点部分。抓准这些结合点,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理解、记忆,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进行答题规范的训练。许多考生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也不错,为什么答题时答不好,得不到高分?关键在于答题不够科学、不够规范。所以在这一阶段还要加强规范要求:审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书写要规范,表述要规范。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这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在考试中发挥水平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自己自信心,拥有坚强的意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的挑战。

    ......
    本文标签: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