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自古以来湖北省便是我国的人才大省、教育大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湖北教育提速?记者采访了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八年构建网上教育系统

      对于教育信息化,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有过深入的研究。在任厅长之前,他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对教育经济学和教育信息化非常感兴趣。这位曾留学英国的专家型领导,以一个学者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敏锐地意识到,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意味着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深远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制高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背景下,谁最先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牢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他曾充满激情地说:“教育信息化,我们义无反顾,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国际化、数字化、终身化、均衡化是21世纪湖北教育追求的目标。”

      2000年上任伊始,路钢就勾画出湖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即打造“网上湖北教育”:用8年左右的时间,利用湖北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满足学校教育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要的虚拟教育系统——“网上湖北教育”。这个构想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由此开始了湖北教育信息化的初步建设。

      同年,湖北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规划,2001年初,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2001年7月,总投入近1000万元的湖北教育的网上门户——湖北教育信息网顺利建成并开通运行。2002年2月28日,是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省教育厅组建成立了专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直属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成立之后,湖北教育信息网主干网建设即全面展开。至2004年底,湖北教育信息网主干网建设完成。通过重点支持和面上引导,调动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快了县级教育网络中心的建设。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了中小学建设校园网和联结互联网的速度。截止到2005年6月底,已有11个市州建成教育城域网,69个县、市、区建成教育网络中心,23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4000多所中小学联入互联网。

      省网建成之后,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便对网络系统进行了完善,扩充了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了双回路供电系统,使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2005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和中心共同投资180多万元,按照电信级标准建成了全省教育网络中心IDC机房。机房共有机柜52台,可容纳300余台服务器。正式投入使用后,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其整体接入水平、数据存储量与吞吐能力都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能够满足湖北教育信息网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

      教育网站成功运作

      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是由湖北教育厅主办、湖北教育唯一共享的门户网站。网站的创建旨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湖北省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全省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e21”网站的含义为:“e”,湖北简称“鄂”的拼音,“教育”的英文“education”的首字母,“电子”的英文首字母;“21”,21世纪。“e21”合起来的含义就是:21世纪湖北的信息化教育。

      经过孜孜不倦的耕耘,e21网站2003年5月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级实验网站,2005年获得国家互联网增值服务资格。网站日常点击量稳定在200万~450万次,2005年总点击量在2004年9.2亿次的基础上增长为16.23亿次。国际互联网站排名最高达到446位。据第三方国际互联网评测,e21网站已位列全国省级教育网站第一名、全国教育网站第三名。

      e21网站共建设了87个分网站和功能性服务栏目,14个市州级分网站,现有各种自有信息资源1200G以上。内容涵盖教育政务、基础教育、成职教育、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各分网站特色鲜明,实用性强。为提升湖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湖北教育信息网启动了中小学学科网站集群建设,该建设项目规划建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覆盖各学科的156个单科网站群。

      目前湖北省已有150多所学校递交了建设项目申请书,并通过了平台培训,开始了承担项目的建设。一批面向教师、服务教学的大型分网站相继建成,信息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特色。

      湖北省招办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这是大众多年来的期盼。e21网站为考生提供录取信息查询服务和“网上答疑”平台,仅2005年,考生通过“网上答疑”平台提交问题共计29万余条,省招办和高校累计回答问题14.2万余条。网站日点击量最高达到5562万次,2005年比去年同期最高记录增长41.5%。

      凭借e21网站运作的成功经验,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承办了全国教育门户网站的建设。该网已基本建成,并与e21网站新闻栏目打通,其新闻信息量已达一定规模,2006年正在全面开展网站的市场运营。高起点的全国教育门户网站的目标是打造特色突出的卓越门户网站。从湖北教育的网上门户到特色突出的卓越门户,湖北教育信息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氛围,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致力于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2002年上半年,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顺利完成了对省教育厅机关局域网升级改造,建设了省教育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已投入运行。目前,湖北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依托网络在办公。

      湖北省教育电子政务平台重点是办公自动化系统。2004年底,这个系统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多次开展办公自动化工作研讨,赴荆门、沙洋、十堰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目前,湖北省已有15个市州县办公自动化平台安装调试基本到位,并成功举办了多期办公自动化培训班。在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指导下,湖北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配合基教处进行了多次调研和研讨,已完成系统平台的开发工作。根据基教处统一安排,今年该项工作已经全面实施。

      教育网台整合资源

      湖北教育网台的发展是湖北教育信息化的又一体现。

      为加快湖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湖北省教育厅投资460万元建设了湖北教育网台。它是一个立足湖北、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于湖北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数字传媒。它以卫星为传播载体,是集大型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开放的资源管理及应用平台和高效的卫星传输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教育服务系统,是“存网站于学校”的资源传输与应用系统,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山区接受资源和信息。

      作为丰富的资源应用平台,湖北教育网台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源以及湖北本地的实用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再通过卫星传输覆盖全省。

      湖北教育网台综合了网站传输文本资源、电视台传输视频资源的特点,集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资源于一体,在网络传播的优势中注入了电视传播的魅力,为农村山区接收和应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湖北教育网台的方正平台长向记者介绍了网台的频道设置:“根据功能规划,教育网台建设了新闻、信息、会议、培训、教学、娱乐6个专业化频道及22个子栏目。”教育网台的招生信息栏目满足了广大师生招生、就业、考试等的知情权;集农村党员教育、科技教育、卫生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培训频道,为缩小城乡差别做了贡献;教育教学频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了人们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渴望;娱乐频道,填充农民的业余时间,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娱乐引导。

      目前,湖北教育网台成立了5个资源建设工作组,建设小学空中英语课堂、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资源,建成省级资源中心。利用湖北教育网台“英语空中课堂”,为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统一开播英语空中课堂。制作小学空中英语课堂288学时、教师培训资源100学时、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0学时。学校可同时接受中央电教馆和湖北教育网台的教育资源。两套资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既解决了湖北省贫困、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还能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同步享受湖北及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远程教育“校校通”

      湖北省现有农村中小学12814所,农村中小学生680万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路钢厅长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湖北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现实存在的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同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教育公平。

      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王强处长告诉记者,湖北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 。截至2005年8月30日,湖北省所有农村教学点已全部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施,所有农村中小学全部安装卫星收视系统,惠及全省680万农村中小学生,成为全国29个工程项目省级单位中第一个实现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的省份。

      据了解,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湖北省教育厅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设备方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委托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截至目前,湖北省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1200余人,县(市)级远程教育管理人员1.1万余人,为工程设备使用和应用指导打下基础。此外,抓紧落实工程配套资金,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工程完成后,湖北省教育厅组织调研组,对恩施、宜昌、襄樊、孝感四个地级市和9个县市区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正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手段更加灵活。94%的湖北教师愿意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上课,其中很愿意的达到64%。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远程教育改变了农村学校一个教师教所有学科,所有学生面对一个教师的单调、乏味的教学现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输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丰富了教师专业成长资源,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89%的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作用较大。另外,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力的帮助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对英语、音乐、科学等学科帮助更大。

      王强处长介绍说,从2004年开始,湖北省已投入2.7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今年湖北省将会投入9000万元,重点是应用管理,努力提高远程教育应用管理水平。

      据介绍,湖北省教育厅下一步将加大力度,通过“天网”、“地网”、“人网”,真正实现全省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积极争取与全国性教育机构合作,进行全国性教育网站建设的探索,为全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服务。今后几年,将积极推进湖北省乡镇以上中小学普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水平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省级教育网站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湖北教育信息网在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何爱军:初尝教育网站市场化甘露

      提起何爱军,湖北教育界无人不知。他是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在他的领导下,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的规模和访问量位列全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第一名,综合收入在2005年实现1000多万元,为全国同类机构第一。

      当记者在北京市湖北大厦见到何爱军时,他刚刚参加完一个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与有关专家、学者探讨中国的教育信息网站开发运作问题。而在五年前,他还几乎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门外汉。

      “我以前是学工的。”何爱军告诉记者。1984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以后,他自愿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支边,不满21岁,就成为对他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锅炉安装”工程和技术的总负责人,手下还配备着4个高级工程师。

      五年前调任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任副处长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担任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主任。“那是2002年的1月6日,省教育厅路厅长找我谈话说,厅党组希望我接受这个任务,并给我3天时间考虑。”

      由于当时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刚刚组建,任务艰巨却包袱沉重,几乎没有真正专业的网络人才队伍,设备、技术、资金更是十分短缺,可以说是个难以打理的“烂摊子”。

      尽管家里人不同意,何爱军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接受了担任中心主任的重任。“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业,有厅党组的重视和支持,我愿意去尝试!”带着这种创业的激情和冲动,他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义无反顾地向这个陌生的领域进发。

      此时,湖北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相当薄弱。他带领同仁从信息化政策、法规,信息化相关书籍等学起,广泛请教专家,国内外多方调研。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初步的全省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既符合当时实际,也具有超前性,我们现在所做的还是依照那时的规划进行的。”

      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他们逐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战略:坚持体制创新、思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主动面向市场,发挥专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积极探索并逐步转变为既符合新形势要求和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事业单位,在大力推进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获得中心自身的大发展。

      多样化市场探索

      创业总是艰难的。面对各种困难,何爱军一直在思考中心的发展之路。“发工资都困难,着急啊,前半年几乎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经过调研、思考,何爱军认为,最重要的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放下政府机构的架子,要像市场上的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一样,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服务。四年多的探索,何爱军带领同仁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市场化之路。

      首先,通过提高网站点击量吸引网络广告。湖北教育信息网凭借权威、优质的内容,人气越来越旺,点击量年年攀升。历年日常点击量稳定在200万~450万次,全球排名稳定在2000~3000位。2005年的总点击量为16.23亿次。最高日点击量达5562万次,全球最高排名达446位。目前,湖北教育信息网已公认为全国最大的省级教育门户网站。高点击量吸引了众多宣传用户,这成为湖北教育信息网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次,自主研发教育软件。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形式,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已开发出了“楚天名校”校园网平台、教育办公自动化平台、“课件工场”制作工具等十多个教育软件产品。这些产品中心均自有或与合作开发单位共有知识产权,且功能实用、性能稳定。目前,大部分软件产品已在湖北省内使用,反映较好。其中“e21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智能检测软件”已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确定为全国唯一检测软件,e21教学质量分析系统解决了学生成绩与教师考评动态管理与存档的难题,受到各级学校的欢迎,正在全省推广。

      招生查询是e21网站面向市场的又一举措。在湖北省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过程中,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首创网上招生视频直播,高标准构建了招生录取的整套网络信息服务软硬件系统。网站配合省招办在招生网络信息服务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全国在鄂招生的1600多所高校在该平台内实现了向社会提供网上信息发布、政策查询、网上答疑、网上直播、网上查分、查录取状态等多项服务。何爱军告诉记者,e21网站招生信息网络系统所有的公共信息都是免费的,只有少量的个人信息查询会收取低廉的费用。

      除此之外,e21网站还开发了教育短信、网站外包、商业链接、系统开发、IT培训等服务模式。成立之初,湖北教育信息网收入不到100万元,现在年收入已经实现1000多万元,并已开始从湖北走向全国,实现了网站的跨越式发展。

      理顺体制是关键

      回顾四年多所走过的道路,何爱军认为,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在教育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湖北省教育厅拨出2450万元资金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动资金,逐步构建起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技术平台。“当时厅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真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路绿灯啊!”说起省教育厅领导对中心的支持,何爱军显得非常感动。

      当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到中心动员、宣传,并经常检查督促中心的建设发展。在中心的发展思路方面,路钢指点:“走市场之路,拓服务范围,做品牌网站,卖衍生产品。”他指出: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走市场之路。走市场之路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社会改革的大趋势。只有走市场之路才能把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蛋糕做大,只有按市场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走市场之路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领导的开明为中心进行市场化探索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支持和政策环境。

      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成立初期,各种关系没有理顺,运作起来非常困难。路钢厅长主动为中心理顺外部体制,在全厅建立起了“统一决策”的领导体制、“统分结合、相互协作”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主导、机构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太重要了!”采访中,何爱军激动地说。由于理顺了体制,减少了内耗,整个教育厅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运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助推剂。

      现代管理是根本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成功,引起了兄弟省市教育机构的注意。很多单位派人到中心考察、学习。谈到经验,何爱军认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是中心发展的核心之一。在做好教育主体业务的基础上,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员工利益最大化和中心利益最大化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根本指针。

      在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市场化探索过程中,何爱军恪守着三条基本原则:一、诚信。坚决遵纪守法、修身立德,始终保证合作双方的平等友好与互利共赢。二、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三、责任。作为一个政府背景的机构,始终把政治责任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始终着眼于中心的战略、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翻开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十一五”规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心的近期目标是实现收入过亿、公司上市;中期目标是构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网络学习平台;而长远目标则是探求网络时代的终极学习模式。

      何爱军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多种素质的高度综合,仅有一种学科的知识和背景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他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已经获得了武汉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华中科技大学的传播学博士学位……

      “我们有信心把湖北教育信息网做得更好!”采访结束时,何爱军自信地对记者说。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武汉:远程教育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农村中小学在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上都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城乡教育差距?记者日前在武汉市教育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市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正在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差距。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包括计算机教室模式、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和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通过远程教育,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武汉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市已经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第三期工程。已有1036所农村中小学可享受现代远程教育,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2.75%。

      目前,武汉市先后投入5000万元,农村初中和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已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村中小学师生通过这些设备,可感受城市生动的课堂教学,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武汉,农村中小学通过安排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或其他专题教育片,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同时,把英语、语文、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优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起来,解决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和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他们还将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在农村地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培训形式,使广大农村教师较快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会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特别是各区配套资金的筹措非常困难,武汉市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在设备管理、教师培训和资源应用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工程建设。

      武汉农村中小学校大多地处偏僻,远程教育设备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武汉市工程督察组将安全工作作为工程督察重点之一,学校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所有安放有设备的场所均安装了铁栅栏并有专人值班,部分学校还安装了无线防盗报警器。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武汉市各区对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有些区还统一制作了规章制度框并安放在教室显眼的地方。

      在建设的同时,武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技术力量,利用双休日分别对各区项目学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系统平台与软件操作等方面的操作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项目学校干部、教师的硬件、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

      武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还狠抓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一是加大武汉教育信息网资源建设力度,为计算机教室模式项目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二是通过引进、开发,制作出了一套适应武汉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符合武汉市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实际的主要学科同步教学光盘,将教学光盘以电子备课系统、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分别配发到光盘播放点模式、卫星收视点模式项目学校。

    ......
    本文标签: 湖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