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又多了一件“莫名其妙、大惊小怪的所谓的关于温州的事”。

      就最近几天忽然在网上多处看到听说是上海的《新民晚报》写的一篇题为“温州玉壶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的文章,大致内容如下:“浙江温州文成县玉壶中学----爆出冷门----七成---放弃--”发表时间多为2006年03月24,25日最近几天。网上另有一些地方的题目是“温州一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出国打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温州一中”--(那还了得)。

      现在的媒体看来是越来越有传媒头脑了,只要任何东西一冠以“温州”的字眼, 准能大大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为找到原文,便到了《新民晚报》的网站去检索文章,还真找到了,原题是“玉壶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温州高考现象透视”,但仔细一看发表时间“作者:林一笑;蓝盾;汪一新  日期:2005.06.22  版次:23”,竟已是差不一年前的事了。在太原新闻网上也看到了一样的题目,但时间是也是去年的“2005-06-30 ”。今天在QQ新闻也看到了题为“七成的学生放弃高考:温州独有高考现象透视”的文章,也是近几天登的。不过这次的题目似乎更“绝 ”,还特地地加了“温州独有”这词,单看题目还以为温州有七成的学生都放弃了高考。这一看就是某些人的蓄意行为。把一年前的那篇玉壶中学的文章重新拿出来热吵。为达到吸引更多眼球的效果,在标题的最前面冠以“温州”两个显目的字眼。想必这些人是不是故意先替温州打了广告,再去向温州人要广告费啊! 所以说现在的某些传媒人员的传媒头脑大大发达了!学聪明了!

      发表那文章的那些人用意似乎很明显,更多的是为了丑化温州。并且极其夸张地用了“一夜之间------爆出冷门-----折射-----文化遗传----功利-----骨髓里”等这些丑陋,讽刺的词汇。但最终网友们的反应似乎却大大出乎了这些人的用心,几乎全是对中国现今教育及其制度的评论与抨击。

    无非是莫名其妙的小题大做

          恐怕文成人身份证上的地址都还只能写“浙江省文成县”,然到的某些传媒者那里便有幸写成了“温州市文成县”了,还真是多亏了这些人才大大提高了名气咯。想起关于数学泰斗苏步青的简介里的籍贯,都是写“浙江平阳”,而不是“温州平阳”,不过也好,使所有浙江人多共享了一份荣誉与自豪。这倒也正验证了“好事当你不存在,丑事把你全国抖”这话,也正反应了某些人的心理。有时也真算是难为浙江人和温州人了。

      就“某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这类事件而言,我倒认为这正从另一方面反应了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或许有些人真的会很难想到在浙江也会出现此类事件。就文成县玉壶中学而言,也只不过是玉壶小镇上的一个镇级中学而已,且文成县全境都在坐落于山区。其实像此类事,凡是对于来自浙江农村的人而言,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没有任何值得大惊小怪的。要知道,浙江省的高考录取完全不同于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浙江的高等教育状况与其经济状况是完全不相符的。浙江省内仅只有两所重点,连全国的平均数都远不够。许多高校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刚建的(像宁波大学便是如此)。浙江省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都要高于湖南、湖北、江西,像北京、上海的更不用说了,是全国分数线最高的省份之一(另河北,山东)。

    温州人的教育观念与历史文化

      那文章中说“一所学校折射温州观念”,这真是可笑至极。差的中学应该说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估计这种一所学校七成的学生放弃高考的事在全国来讲也是较普遍的,还有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出国打工,这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是很普遍的。那岂不是要说“这折射出中国观念”。其实这些出国打工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一方面其本身学习成绩也不好,考不上大学;另一方面一时也找不到好的稳定工作,被生活所迫。

      实际温州人对子女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在前些年当房地产还不景气时,上海政府许诺在凡是上海买一套房子便给一个上海户口的政策,当时便有许多温州人为子女将来的高考考虑而跑到上海买房。(至于后来房价涨了这是后事,其实在温州地区父母在子女成人结婚之前为其建造或购买一套房子似乎已成为一种不变的社会风俗。)另外在温州人观念中,最被看好的两种职业是医生与教师。在温州地区,一般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只要用其余时间再带几个学生就可以得到相当或者高于工资的额外收入。这是因为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总是想让孩子通过课外的辅导学得更多更好。其实最受家长重视的是英语辅导。我所知道的是在温州农村每年暑假时期,许多大学生回家后在家里开办一些英语等之类的辅导,一暑假下来就能挣到好几千块钱。

      对于教育、文化的重视,在温州自古就有长久的历史。南宋约150年中温州地区出了1346位进士。在温州瑞安的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仅南宋时期就出了80位进士。1896年温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数学专门学校,1897年温州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刊物《算学报》,1899年温州地区还出现了中国现代最早的地区性数学学会----“瑞安天算学社”。温州地区单就数学院士就出了10人。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州籍数学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地区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温州地区的学生每年的高考上线率也都要高全省平均水平。

    东南沿海的教育现状 
     
      客观而言,福建,浙江这些东南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及发展还真是不怎么样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这些地方,解放后长期以来都是被作为对台防台的军事政治最前线。所以国家对这些地方资金投入一向很少。就温州地区而言,这是一个一面朝海,三面都被重重高山与周边隔离的地方,其山地面积近80% 。建国后到1981年的30年间,国家对温州的资金投入累计只有6.55亿元,是其他同等城市的七分之一,即使是改革开放,温州被被列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所得到的国家资金投入也是很少。

      其实浙江的中学教育也是比较落后的,例如在温州台州地区,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在上一辈人中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而现今浙江经济的主力军就是这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出生的人。在改革的二十余年间,正是这些了不起的农民靠自己的勤劳创造了温州/台州模式,创造了私营个体经济的奇迹,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崛起。  

      即使如今像温州瑞安市这样一个人口约120万,05年名列中国百强县市21位的地方,2000年瑞安全市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为18896,而普通高中招生量为6726人,普高的录取率只有35.6%。02年时瑞安市有公立高中16所,民办17所,而其中大半都是职高。03年瑞安市初中毕业生16374人,普高招7249人,普高录取率44.3%,(且是由于考生人数下降了)。也就是说,在东南沿海这些地方,约60%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选择,除约10%的初中毕业生必然要辍学外,余下的要么去读职高,要么到外打拼。由于那些地方社会上的技能学习与工作机会也较多,所以也很多学生则放弃职高直接到社会上学习工作技能。这种情况在前几年更是严重。由于普通高中数量不足,中考时的竞争相当激烈。(似乎以前也从未有多少关注过东南沿海的教育问题的报道,实则这里的普通高中的普及率确实很低,尤其是是县市级的地区。)不用说上大学,其实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被高中拒之门外。且这里中考录取时,是根据学校的好坏按学生成绩高低依次录取,其最好的高中如瑞安中学录取的都是最顶尖的生源,故而像瑞安中学这种学校高考时的重点上线率达约60%,而本科的上线率则将近100%。如此层层录取,较差的高中则就只能招到末尾分数的学生了,这样这些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往往恨低,这也是正常。这种学校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考不上好大学,不去高考的普遍很多。 所以说像文成县玉壶中学这种小镇上的中学七成学生放弃高考也是很正常,没有任何值得大惊小怪的,或许北京,上海那的人是没见识过。

      全国各地教育机会不平等这确是不争的事实。七成人放弃了高考------很明显是他们自知在中国这种不公平的高考制度下很难有考取好的学校的可能,故无奈地放弃了高考,与其早些去另寻谋生之路。如果这些人是在北京上海,也是有可能考上本科的,甚至重点,北大清华之类的。“制度的不公,这又何奈”。 
          
      其实许多人高中毕业后,或连高中都没上过的人为谋生,而出国打工这种想象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广东)等这些地方是极其普遍的。(去年去伊拉克打工被绑架的几个福建农民中有一人岁数不就还很小吗)。

      一则是由于被生活所迫,二则是由于教育机会的不公。(最近报道今年高考的全国录取率将只有约50%,而这数值在农村地区将变得更小。) 其实社会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供学习的场所,许多有成就的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就事实而言,与那些是为了找一份工作的大学生相比,这些人出国后将来在经济方面的境况,肯定会比一般的大学生要好。如果就与那些只为找工作而学习的大学生相比而言(Einstain将此称为猪栏式的生活),与其在国内的大学工厂内经过几年时间被生产成为“经济的商品”,不如到海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早些开始谋生也是一样。一样的目的,不同的途径而已。都是为生活而忙碌的人。对此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卑贱之分。

    ......
    本文标签: 驳斥 新民晚报 温州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