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江苏省教育厅通报

     

    第28期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4年10月15日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深化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祭彦加副厅长在全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2004年9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江苏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年会,总结交流近年来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情况和经验,探讨后勤实体转制后的生存与发展,研究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推进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绩显著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后勤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有力地支撑了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办学观念的深刻转变。事实证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新形势下贯彻邓小平理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实践,是打破高校发展“瓶颈”,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稳步推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后勤机构与学校行政稳步规范分离。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我省制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规范分离的标准,高校以多种方式实行后勤与学校行政分离,使后勤服务实体由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开始按企业化方式管理和运作,广大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发挥,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了较大提高。全省已有近50所高校完成了后勤社会化规范分离工作,近30所高校部分完成规范分离工作,分离人员1.5万人。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高校后勤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各高校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在后勤服务设施建设、食堂管理、宿舍管理以及教学、实验设施的物业管理等方面接纳社会企业参与,后勤实体与社会企业共同竞争校内市场,带动了高校后勤实体竞争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并为后勤实体在服务好学校的同时,走出学校拓展校外市场打下了基础。此外,教育超市发展迅速,连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有84个教育超市门店,全省销售额达2亿元。三是以学生公寓建设为突破口,后勤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在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各高校坚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的办法加快学生公寓的建设步伐,后勤基础薄弱、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三年来,全省高校在积极吸纳社会资金9亿元的基础上,累计投资59.6亿元,后勤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共建成学生宿舍451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67.4万平方米。可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省高等教育历史性的大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从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和背景来看,无论是省情还是校情都纷繁复杂,既具有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共性,又具有江苏高校后勤改革的个性。同时,江苏还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多,改革工作面广量大,加之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极为迫切,这些对高校后勤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高校后勤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它已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政府统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联动

    我省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中,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力度,以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目标,优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全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整体联动。改革中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大学城建设工程和后勤改革整体联动。即若干所高校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大学城或高教园区,若干所高校的后勤基地统一规划,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各高校之间后勤改革整体联动。注重加强校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托管、合作、联动,打破了封闭自守、小而全、效益低的格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四是各高校内部后勤改革整体联动。在改革内容上,力度大、程度深,涉及到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拨款制度改革等。同时,在改革对象上,范围广、幅度大。五是全省高校超市建设整体联动。我省组建了江苏教育超市有限公司,在全省高校发展成连锁教育超市,校园商业零售服务的连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二)勇于探索,改革呈现多样性特点

    高校后勤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加之我省高校后勤改革基础和背景的复杂性,因此,我省各高校后勤改革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当然,所有的模式均具有共性,即管理的效能大为提高,集中体现在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精简,俗称“小机关”。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所有高校都形成了共识。就我省高校后勤改革的个性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多实体”,高校原有后勤服务队伍,实行多个实体核算、管理的机制。二是“大实体”,高校原有后勤服务队伍实行一个实体核算、管理的机制。三是“小实体”,高校后勤服务队伍在实行一个实体核算、管理的基础上,将员工数量减小到最低程度,让大部分后勤消费资源由社会上的企业通过竞争配置。

    (三)深入研究,加强对改革的理论指导

    以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是我省高校后勤改革的又一特色。改革中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我省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后勤改革理论研究队伍,对后勤改革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特别奖”等奖项;有的专著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指定为会议材料发给全体与会代表;有的成果被选为全国性高校后勤培训会议教材。这些理论成果,对改革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高校后勤改革。

    二、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带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改革。这项改革目标的成功实现,将有力地促使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促进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虽然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某些方面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与先进的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的改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省作为教育大省,“九五”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普通高校年招生数达28万多人,秋季开学后,在校生已达1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近70万人。尽管如此,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仍不能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保持高等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将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这对我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服务保障,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将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力度,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一)遵循竞争和效益的原则,按市场规则运作

    由于历史的原因,或是利益的驱动,高校后勤历来存在着计划性的垄断。后勤改革之后,作为制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瓶颈”已逐渐打破,但是还不彻底,一些高校后勤改革的着眼点注意到了运行机制的改革,但尚没有完全改变高校后勤由校内后勤队伍为主的局面。

    在过去的市场化改革中,商业的国有垄断格局已被基本打破,市场竞争程度和产权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高校后勤就其本质属性,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它的许多服务内容和社会上的第三产业没有多大差异,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碍高校后勤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改革仍是浅层次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彻底打破高校后勤垄断,按市场竞争机制运作,应是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一是要勇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于竞争。只有竞争,才会有效益;只有竞争,才会有质量。为了保证学校不断地获得更好、更完善的服务环境,并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给予自身的经济实体以适当的一段时期的保护的基础上,学校的后勤服务应对社会开放“市场”,在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正当的竞争,促使后勤服务人员改善服务管理与经营方式,降低成本损耗,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市场要求,促进高校后勤实体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和经营实力,在站稳校内市场的同时,向校外延伸扩展,真正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

    二是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后勤实体、转变运行机制,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后勤实体在运行中,不注重经济效益,不进行成本核算和科学管理,最终将失去“市场”;不注重社会效益,只顾挣钱,忽视质量,就会出大问题,最终将被赶出“市场”。因此,新机制的运行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和维护优美的育人环境,保持学校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才能不断增强后勤实体的活力。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不管怎么改,学校后勤工作还是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因为从本质上讲,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不能纯粹等同于完全市场化的商业企业行为,后勤工作有它特殊的属性,即服务育人与社会化运作并重。高校后勤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化、企业化,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市场化、企业化。如食堂的管理、卫生、防疫、保健、治安等不能一化了之,学校必须加强管理、指导。该投入的,还要给予一定的投入,有的还要给予指令性的管理和任务。另外,还要注重形成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里的竞争必须是有监督的、规范的、科学的、有序的。规范、有序的高校后勤领域的市场竞争,才会使我们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围绕后勤资源的不同属性,优化资源配置

    应该说,我省高校后勤改革的三种模式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但还有不足之处或有待探索完善的地方。高校管理者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消费资源的理性分层及配置方式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有些高校按某一层面的消费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出现了层面消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因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紧紧围绕各种后勤资源的不同属性,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竞争,配置教职工后勤消费资源。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部分高校仍采用学校自身配置教职工消费资源的方式。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及人才流动的日益扩大,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教职工消费资源已成必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教职工后勤消费资源提供了可能。随着后勤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把教职工的后勤服务交给社会承担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是要坚持市场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配置大学生后勤消费资源。大学生的后勤消费资源主要是餐饮和住宿两大方面。大多数学生住宿、学习集中在校园内的现实以及大学生上课的考勤制度,决定他们一般不会舍近求远寻求后勤消费。因此,客观上就形成了高校校园食堂具有间接的覆盖性垄断性质,这也就有可能会出现伙食质次价高的现象,从而损害学生的利益。实践证明,对间接垄断的企业实体,一定要有比事业实体更多的管理约束和调整力度。和餐饮一样,大学生公寓建设的运营也要强调竞争和管理,坚持市场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大学生公寓的建设运营一要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确认为公寓建设的第一要务;二要选择综合素质高的合作伙伴;三要有前瞻性,注重回避风险。

    三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和提供保障相结合,配置学校后勤消费资源。学校后勤消费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科研后勤消费资源;另一类是保持、维护校园“硬、软环境”的后勤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类别多,专业性较强;二是有些后勤资源对于高校而言必不可少,但是需求的量相对较少;三是服务的时间性和季节性较强,有时根据学生消费资源的变化而调整。在对这部分资源进行配置时,要根据不同需要,安排专兼职结合的后勤服务队伍,确保这些队伍适应学校消费资源的需求,适应高校办学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既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又为学校后勤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后勤管理,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就高校后勤社会化而言,它是打破高校发展“瓶颈”,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例如,有的高校把医务室、卫生科作为后勤创收的部门,学校不但不给予投入,还要他们上缴利润。再如,现在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呈现多样性,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管理,划小承包单位是共同的特点。引进竞争是应该的,但失去监管的竞争是有害的。有少数高校的承包者经营的食堂卫生、价格、质量是不合格的,必须加强监督,予以整改。企盼经营者自觉整改,有时只是良好的愿望。此外,学校治安秩序管理,既要讲究严格,又要讲求科学,不能大而化之。

    三、进一步发挥高校后勤研究会的作用

    多年来,我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发挥了群众性、研究性、桥梁性作用,对组织后勤工作人员开展理论研究,对加强广大师生和学校的沟通,对密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联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研究会在今后的后勤改革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切实加强研究会的组织建设。这次进行换届选举,将产生新一届高校后勤研究会理事会。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带领全省高校后勤人员深入开展研究,积极配合行政部门做好改革的指导、服务工作。新一届理事会要科学分工,发挥常务理事、理事单位的作用,要做好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活跃全省高校后勤研究工作。

    二是要努力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及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新一届研究会要根据高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和实际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一批理论研究专题,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力争出一批有指导性的成果,为决策服务,为实际工作服务。

    三是要活跃研究会工作,切实加强信息沟通。新一届研究会要及时沟通各高校后勤改革的信息,通过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推广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省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坚持改革,才有出路;坚持发展,才有希望。我们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后勤改革发展不停步,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为建立新型的、有中国特色和江苏特点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而继续奋斗!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我省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
    本文标签: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