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以马克思主义在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

    同志们:

    在全省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需要,是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优良学风的需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这次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这个专题培训班,是在全省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是贯彻全国、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队伍建设的一项实际举措。下面,我主要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就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作个发言,与同志们共同研究。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的重大意义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自然科学,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意识形态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了战略部署,寄予了殷切希望,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和难得的机遇。党的思想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全党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社科院、党校和行政学院、党政研究机构、军队院校和研究部门等五大系统中,共有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人员32万多人。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五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据统计,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所有学科领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有28 万多人,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的4/5;全国高校有高级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超过10 万人,集中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高层次人才;全国高校专家学者承担了约75%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承担了主要任务;近十年间,高校发表哲学社会科学论文150多万篇,出版有关著作近20万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几乎都毕业于高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最初的研究能力都是在高校培养的。同样,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也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据2004年统计,全省高校共有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人员8752人,其中高级职称2736人;研究与发展人员2765人,其中高级职称150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总数263人,其中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91人;省高校骨干教师总数448人,其中社会科学骨干教师175人,集中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高层次人才。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都有新的进展,传统学科得到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也有了较快发展,现有文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52个,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我省高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占全省申报数的85%,立项18项,占全省立项数的78%。同时,高校还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成果,在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就代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充分认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任务很多,如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等等。而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既是其重要内容,也是两个具体的抓手,通过抓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可以带动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家知道,学科是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划分的科学门类,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师生是按照学科组织起来的;学校的基本组织是院系所,而院系所是依据学科组建起来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些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以学科品牌而闻名,以学科优势聚集和培养人才,以学科特色赢得竞争力、获得生命力。大学的层次、质量和水平,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科的层次、质量和水平。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材是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重要媒介。教材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综合反映一个学校的风格和特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教材质量的高低,对学科建设影响极大,对教学质量影响极大,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影响极大。因此,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极其重要;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极其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极其重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当今世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极力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推向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始终是其渗透和西化分化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回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杂音噪音时有出现。高校历来是国内外社会思潮聚集和交流的前沿阵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和研究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建设,更加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2、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导的意义,保证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丰富和发展的意义。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总是力图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适应实践发展要求,指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它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就能更好地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3、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其中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可能造成人格的缺陷、行为的扭曲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在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品格方面比自然科学起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科学和价值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在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它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开启智力和陶冶情操;有助于大学生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和激发活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近两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情况表明,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长期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日益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今天在校的大学生,正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大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目标的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大学生。这就迫切需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迫切需要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提出办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迫切需要研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二、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着眼新的任务,做出的重大决策。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是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的状况,决定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去。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高校一般按照文、理、法、医、农、工、商7科分设院系,不设专业,基本没有学科意识。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 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进行新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到1953 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共设有45 种专业。同时,借鉴苏联相关教材,编写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1961 年9 月,教育部对高校及其学科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二次调整。到1963 年9 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分为4 大学科门类、101种专业,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结构的雏形开始形成。加强了教材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开始进入有领导、有计划的统一管理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恢复、重建并规范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形成12 大学科门类、398种专业。从80年代开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学科方向为重点,先后进行了三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至1998年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哲学社会科学为7大学科门类和115种专业。教材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编制了“九五”教材建设规划,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全国一样,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国立南昌大学设立了文、理、农、工等4个院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以后,只保留了农学、教育学两个学科专业。到1958年新建了一批大学,文、理、法、医、农、工等系科逐步得到发展。真正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全日制本科院校,一方面一批单科性的高校逐步发展成为多科性的大学,大大加快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建设。目前我省高校开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基本上涵盖了7 大学科门类和近百种专业。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也得到加强,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四是少数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简单、盲目地照搬西方理论体系的现象;五是一些教材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内容相对陈旧。这些问题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把贯彻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抓紧抓好。

    2、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在高校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贯穿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

    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贯穿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首要的任务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一个统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二是“三个紧密结合”: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三是“三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四是“三个充分反映”: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充分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经验,充分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二要把握总体要求。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第二项任务,是把握总体要求。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是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传统学科建设,使传统学科增强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二是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使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带动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地更新发展。三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逐步建立起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学科体系。

    在教材建设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运用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材建设中,形成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材体系;二是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教材中,形成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材体系。逐步建立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学科建设、学生成长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三要明确具体任务。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工作,包括多项具体任务。主要有“五个充分体现”:

    第一,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提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具体观点,既有新思想、新观点,又有对已有思想、观点的新概括、新表述。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首要的就是要对这些基本观点完整准确地学习和把握,在学科教材中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并有机地贯彻和融汇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教材之中。

    第二,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所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富有特色和指导意义的部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看到什么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就不同。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揭示和反映其中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既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成果的著作中,也存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成果为指导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存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成果为指导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丰富成果中。因此,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就要在学科教材中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三,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总是同发现和解决时代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认识和回答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就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充分反映三大成果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到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得到应有反映的问题,也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提到而在今天不能不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材体系的客观需要。

    第四,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所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成果的取得,学风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反对西化,也反对僵化;坚持求实创新,以极大的理论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在学科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就要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文风,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所要求的那样,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

    第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的“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社会实践的具体实际,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实际,既是与中国社会实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与中国文化传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反对和摒弃言必称希腊,照抄照搬外国的名词概念,生吞活剥外国的思想观点。它提倡和坚持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概念,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思维特点去阐释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原理,认识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具体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并易于理解和接受。

    3、结合我省实际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央已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加强建设,把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这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和学术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全省高校一定要把握机遇,结合实际切实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准备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一是根据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重点建设一批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解决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一批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二是在现有12个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基础上,继续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哲学社会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学位点为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在政策和经费上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四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目前还不能跻身国家统编教材作者队伍的情况下,要注意打“地方牌”、“特色牌”,组织精兵强将,精心组织编写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多媒体教材和地方教材,积极推进井冈山精神教育进课堂,使之成为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生动教材;五是集全省高校之力,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建立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基地,并作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建设。最近,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方案实施试点工作,我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进行了申报并获得教育部通过,已呈中宣部审定。如获批准,我省高校就能最先使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有关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努力为全国、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把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贯穿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建设,关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切实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1、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要把哲学社会科学摆上重要位置,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在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中统一考虑,统筹规划。要定期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形势,了解掌握思想理论动态,积极解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把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同加强高校改革发展和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和16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在即将制定下发的我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把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成立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加强对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成立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参谋咨询作用;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合理配备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社科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各高校都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一位校领导具体抓,宣传、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社科管理部门,加强对本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和督查。要通过加强领导和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规律,为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要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就要不断地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方案的实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今年4月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就实施新的课程方案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暑期,又召开了第13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和教改研讨会,再次就新的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新的课程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二是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制定好我省高校“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总结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规划未来的发展和任务,真正体现中央3号文件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计划的精神,真正体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和特色。各高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

    三是要通过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的创新。2002年,省教育厅启动了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目前我省高校已确立了1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教育厅每年投入50万元,连续5年投入250万元,加上各高校的配套投入,到2007年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资助经费可望达到1000万元。到今年年底,各重点研究基地已经建设了三年,今年年底要进行检查评估,同时还要通过滚动竞争,继续建设一批新的研究基地。这对于加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已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有望实现我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我们要继续努力,大力推进科研机构的开放力度,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大力促进教学研究人员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断促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特点,具有江西地方和高等教育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管理体制。

    四是不断强化科研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课题立项和成果奖励的激励作用。要通过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杠杆,进一步落实以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些年,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每年投入50万元,加上每年的招标课题,实际投入近百万元,同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进行奖励。经过努力,目前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奖励已被省有关部门视同省级课题和奖励,这既是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课题立项的导向作用,在用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坚持两年一次的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特别要加大优秀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给予重奖;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办法,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科研效益,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强高校文科学报建设,开展创建名优刊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和水平。

    3、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关键在队伍、在人才。近几年来,我省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省教育厅已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将高校文科教师培养列入全省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要重点培养20名左右的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100名左右的科研学术骨干。启动了中青年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计划,采取倾斜政策,对他们承担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进修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省教育厅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增设了青年项目,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申报。去年以来,有一批青年教师获得了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高校也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扶持,努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现人才,扶持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聚集人才、组织人才的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花大力气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从严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创造学术精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认真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专题研修工作,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普遍进行一次轮训。

    要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素质。这些年来,我省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总体上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一支有战斗力、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但是也要看到,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江西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高,不能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的存在学风不正、文风不好、作风不实的现象,缺乏勤奋踏实、刻苦钻研的精神;有的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缺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的不顾我国的现实国情,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观点和体系,等等。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初,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社科院就此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7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中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高校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教育厅及时转发了文件。就前一阶段的情况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等高校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开展了活动。但是,学习教育活动总体上发动还不够广泛、开展还不够深入,个别高校还没有进行认真的部署。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高校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请高校的负责同志回去后,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取得支持,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这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报告。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都专门办有教育活动工作简报,各高校要及时提供信息和好的经验做法,于每月5日前统一报送省教育厅社政处。信息和情况报送工作将作为检查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在适当时候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到各高校督促检查。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风、学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力求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成效。

    4、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良好氛围。主动吸收哲学社会专家积极参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工作。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学术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优良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宣传教育,要加大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省高校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五年九月八日

    ......
    本文标签: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