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罗洁
    2006年2月15日


    同志们:
      临近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础教育领导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常规的年度会议,也是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十五”时期的基础教育工作,部署“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6年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科学规划、开拓创新,把首都基础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十五”时期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
      已经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不平凡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市基础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及效益方面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基础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绩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
      “十五”时期,市本级补助区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4.6亿元增至2005年的19.2亿元,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5年来,市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建设校园网、提供远程教学服务、改造办学相对困难学校、为133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校车、建设医务室、配备医疗卫生设备、取消农村中小学明火取暖、为5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连续为基础教育办实事。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了“以区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实行统一发放。市区两级每年投入9000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50万学生享受此项政策。
      2.加大基础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力度,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五”期间,由于小学初中生源逐年减少和高中扩大招生,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撤并中小学787所。与此同时,我们有效推进了示范高中建设工作,目前进入示范高中学校建设的达到83所,其中已经评估挂牌的68所。5年间,市区专项投入中小学设施设备资金达6.5亿元,大力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并在2005年颁布了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新标准,提高了我市基础教育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五年间,市、区县投入20亿元,初步建成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连通的北京教育信息网;全市中小学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个教室;中小学配备多媒体12000套,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9万台;建成了中小学资源平台、远程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搭建了网络化的学校环境,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普遍开展。“非典”时期开设空中课堂,在北京乃至全国发挥重要作用。
      3.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义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
      “十五”期间,农村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市、区县、乡镇办学责任进一步清晰。市级财政对10个远郊区县5年投入26亿元,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市教委通过十所高等学校支援远郊区县、城乡百对学校手拉手、千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开展“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等活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城乡教育差距正在缩小,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在城市地区,进一步缩小校际间教育差距,市区两级投入8420万元,持续加强初中建设,对城区60所办学困难学校进行了彻底改造,采取加大投入、资源整合、学区化管理试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5年来,我们妥善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公办学校接收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初步建立。民族教育专项投入继续加大,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教研和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4.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
      教师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到2005年,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到59%,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到84%;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74.6%,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96.3%,其中研究生学历有991人,占到5%。“十五”期间,我们评选出德育先进集体106个,先进教师379人;新评特级教师144人,在职特级教师总数达到322人;评选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84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50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干部教师普遍参加了培训,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突破百万人次;多元、多层、综合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建立。
      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87.9%,山区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100%。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在99%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5%。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和招生人数达到20年来的最高峰。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十五”期间,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和《北京市托幼园所分级分类标准》,严格对各类正规园所进行质量考核和等级认定。到2005年,全市已有559所三个班以上的正规幼儿园取得了等级证书,其中一级一类园210所,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发展规划目标。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全市共有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137所,其中102所达到了市级合格标准。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局面基本形成,在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中小学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校校启动了“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推广普及新童谣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爱国情感、国家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及文明礼貌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启动。到2005年,北京市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20万新生全部进入新课程方案的学习,普通高中完成了一轮过渡性高中课程计划实验。拍摄并制作了百节体现素质教育的优秀课例,并通过“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区域共享。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工作全面启动。目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逐步树立,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得以深入研究并推广。
      全面推动了体育与艺术教育,历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校外艺术、科技活动已经形成了“金帆”、“银帆”、“金鹏”三团,以及北京市中小学生“合唱节”和“艺术节”两节的格局和规模,成功组织了多项艺术活动。
      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了首都特色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完成了对区县政府、教委、中小学校新一轮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市教委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工作,将评估重点放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上。市、区县分别开展“走进学校——中小学素质教育系列展示活动”,总结了175所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开创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主要经验
      总结基础教育五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经验和体会是:
      一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切实落实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基础教育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全面、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协调整合行政、学校、教科研、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重点,以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为突破口,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抓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回顾“十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各区县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向工作在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广大干部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NextPage]

     

     (三)主要问题
      同志们,我市基础教育昨日成就令人瞩目。但是,随着首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市基础教育能否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能否在新时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能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严峻挑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高质量教育的供给还存在不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整体上看,区域间和校际间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仍是造成择校收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不满意的重要根源。
      二是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包揽教育的单一体制格局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具适应性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和能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取得突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投入保障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与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相配套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招生考试改革亟待深化。
      四是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群体优势尚待形成。
      五是教育事业发展上,由于适龄户籍人口持续减少,流动人口高速无序扩张以及区域内人口流动加快,使教育规划和学校建设难度加大,教育管理体制和已有政策体系面临全面挑战。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让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承载着较大的压力。但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面向未来,正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十一五”期间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北京市教育大会的总体部署,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与首都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构建0-18岁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多层次、多形式、开放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首都基础教育的战略重点是“一个核心”、“四个着力点”。一个核心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个着力点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办学效益。
      第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新教育观念
      结合新形势的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实。把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育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来;统一到尊重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上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喜欢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三个喜欢”可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意识,一个教育目标,一个评价教育质量的尺码。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处理好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理清基础教育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系,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和改善相对薄弱地区学校的关系,学校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社会效益与学校经济利益的关系,北京学生与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第二,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当前,义务教育择校热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我们将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制定全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三是努力缩小校际间、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四是实施新一轮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逐校进行全面评估。五是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探索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六是将进京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市基础教育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同时,要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导示范高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使城区示范幼儿园达到60所。进一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继续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高标准建设北京市级特殊教育中心。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需求。全面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办好西藏中学、西藏高中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
      第三,坚持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要拓展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要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要重视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的个体差异以及生命的主体精神。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德育融于生活,回归生命。要将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重实践,注重课堂,注重经典,注重情感,注重环境,注重艺术。应该抓住筹备举办2008年奥运会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良好机遇,突出以培育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文明礼仪行为为重点的养成教育两大教育主题。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倡导“用爱点燃教育的激情”、“用爱和责任办好教育”。
      二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高质量完成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同时要认真组织、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按照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北京版教材。加强对教材选用和地方教材开发的监督指导,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建设,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时空,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制订北京市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研究有利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的高考改革方案。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扎实落实素质教育。
      三是全面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是落实“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实施“名教师工程”,完善“十百千万”工程,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新任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以上,新任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实施岗位聘任制度,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实施“名校长工程”,培养选拔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内外前沿学术理论,在学科专业、管理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能力,并能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专家。
      第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办学效益
      一是落实区县管理责任,提高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水平。支持区县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学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现代化试点等区域性整体改革实验。支持跨区域的经验交流、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加大市级部门对重点新城基础教育规划的统筹力度和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是深化投入体制改革,落实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保障责任。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加大市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区县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加大对干部、教师培训、教科研等方面的投入。
      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符合首都特点的多元办学格局。重点完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订我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的意见,规范各类学校办学行为,继续探索学校运行机制改革。
      四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以点带面,从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社区与家庭互动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等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使学校依法自主发展,具备充分的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五是加强学校(园)管理,强化依法办学,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经费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投入绩效考评制度和办学效益评估体系,规范收费管理和经费使用。
      六是切实改进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教育督导体制和机制建设,继续加强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情况、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任务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健全以督导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公报、通报、表彰等制度。逐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包括社会评价在内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其保障和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作用。
      

    [NextPage]

    三、2006年我市基础教育工作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市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继续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我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建议。本着对每个孩子的发展负责,对首都市民整体素质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德育为先,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全面实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启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环境建设、德育资源建设等三项建设。
      二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出百节有创新意识课例并分片组织研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大课程实施管理力度,组织对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专项视导,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增加学生睡眠时间和课外、校外活动时间;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
      三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以培养奥林匹克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发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在北京市中小学中命名和建设100所“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关注学生艺术修养,提高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四要全面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十一五”培训规划,建立校长大会制度。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与加强培训的相关规定。研究论证教师脱产带薪研修制度。试行继续教育“菜单式”培养模式、校长培训学分管理办法。开展德育副校长、骨干班主任培训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为500所中小学每校培训一名心理教师。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着眼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进一步把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来。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地位,努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办学相对困难学校的改造。
      一是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市教委将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区县特别是支持经济相对困难区县的达标工作,使每一所中小学全部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标准,促进中心城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全面调查小学、初中办学现状,建立小学、初中学校教育资源库;通过布局调整与资源重组、推广小班教学实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缓解择校压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40所小学、20所初中通过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做法。
      三是全面改造城乡办学条件相对困难学校。改造城乡100所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已被列为市政府折子工程,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市、区县共同投入,优先支持城乡困难学校达到新颁标准;建立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联系办学困难学校制度,解决学校发展过程的困难和问题;从高校选派优秀教育专家到困难学校兼任校长助理,选派大学生志愿者到校做辅导员;建立优秀校长到办学困难学校任职或兼职制度,优秀教师到困难学校任教或担任教学顾问制度。
      四是继续深化对口支援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市、区县要将开展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和办学相对困难学校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设长效机制。今年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深化城乡百对学校手拉手活动,继续派出千名教师到农村地区中小学支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和困难学校的资源水平。
      五是逐步理顺教师培训体制,落实校长教师培训重点项目。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继续实施“绿色耕耘”培训计划,启动“春风化雨”培训项目。
      (三)坚持从严治教,提高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市准备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区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市、区县和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完善校长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推广教师聘用合同制和岗位工资制。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学校管理章程》。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科教所课题组,深入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积极参与组织“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活动”。
      二是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全面调研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现状,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我市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探索办学体制试点学校分别走向公办和民办的思路和操作办法。
      三是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加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的培训,使教育行政部门真正成为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教育质量的监管者。继续推进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逐步发放中小学生电子学籍卡,并广泛开展校内外的应用,提高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建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和考试制度,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中考、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价制度。
      开展发展性评价专题研究,并在东城、石景山、顺义、大兴进行重点实验。借鉴基础教育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国际测评体系经验,运用现代化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诊断与监控,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发展。
      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办法,稳步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规范各类学校招生行为。稳妥推进中考中招改革,试行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研究热点学校和高中“三限”择校学生的问题,提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问题的建议措施。
      试行小学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对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进行有效、可操作的研究探索,建立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开展学校和区域实验,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核与评估。继续实施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教学质量报告,同时多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保障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最后,还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稳定工作,二是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负总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校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学校必须为师生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统筹兼顾、全面设防,做到事发前有预防,发生问题及时妥善处置;事发后认真总结,汲取教训,并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同志们,基础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利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教育决定着北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竞争,着眼人才培养需求,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
    本文标签: 科学规划 开拓创新 首都 基础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