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常州工学院座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在常州这块素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土地上,常州工学院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愈益夺目的光彩。


       学院创建于1978年,自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本科院校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众所瞩目的高校新锐。2003年7月,原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学院占地1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万余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达13000余名,各类成教学生5000余名。学院本专科并举,兼办工学、财经、管理、文学、医学、艺术、理学、教育学等各大学科门类,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扎根常州,立足江苏,服务全国。学院教学、科研、生活、运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宜人,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花园式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全国单位造林绿化400佳之一。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质量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法政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延陵学院(公有民营)、应用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6个二级学院(直属教学部)。设有本专科专业40余个,面向全国15个省(直辖市)招生,其中本科专业18个,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英语、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专科(含双专科)专业20余个,包括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行与维修、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网络工程、检测技术与应用、经济贸易、旅游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秘书、社会工作、英语、外贸英语、应用日语、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学院有重点地加强各类实验实习设施建设,机械基础、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中心等公共基础课实验室条件完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检测中心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土建中心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均具一定优势和特色,同时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依托有关学科专业在校内组建的机械、土建、计算机以及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结合的校内人才培养基地,对增强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遵循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引领潮流,促进发展,以为社会培养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可设计、可调控、可评估的系统不断进行优化整合,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专业教研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责任感、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途径,为各类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出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地方性、应用性办学特色。

       学院深谙“教育之道,教师为本”,自始至终着力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在任的600余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还专门延聘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作为各院系的全职教授、系主任顾问。全院近2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学院产学研成果颇丰,屡获殊荣。院内各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中配备多项高新技术设备,为师生从事教学、科研提供了精良条件。建院以来,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自行研制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红外测距仪等机电结合的产品具有较高知名度,校办企业大地测距仪厂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学院广泛开展与海外各地区、院校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努力提升学院的国际形象。成功地接收了来自日、德、美、加等国的留学生,并每年聘请资深外籍文教专家来院讲学、授课。与加拿大南亚理工学院、圣力嘉应用文理学院、荷兰学院、英国东伦敦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辛勤耕耘意,累累硕果情。学院迄今已为常州和其他省市培养了五万余名本、专科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和各种非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广大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嘉许。

       “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办名校”,这是新世纪常工人为自己勾画的远大前程。13000余名常工师生正在他们美丽的校园,塑造学院的未来,书写自己的历史。

     

    目前,学院共有4个校区,占地60.6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设计先进,教学、科研、运动、生活各项设施齐备,校舍建筑总面积28.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6500万元,馆藏图书85万册(含电子图书)。

            


        校本部占地600余亩,座落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交界处,距常州市商业繁华中心区以及常州火车站、汽车站仅3公里,与常州市正在建设中的行政中心隔街相望,外环路、常澄路、晋陵北路三条城市主干道环绕校园四周。


           新北校区占地200余亩,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巫山路、河海路交界处。


       成教学院怀德桥校区、西新桥校区占地近20亩,是学院在常州市老城区的重要教学基地。


        截至2004年5月,学院共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0124人,教职工1027人,其中专任教师6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06人,硕士以上学历者128人。

        校内绿树掩映,景色怡人,是江苏省花园式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


     

         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当时校名为“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
     
         1979年11月,改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
     
         1980年11月,常州市政府报请江苏省政府批准,创建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3月常州市政府明确,常州市职业大学与常州市职工大学为两所学校一套编制。
     

    1982年12月31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常州职业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双重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以市为主)。

     

     2000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江苏省)市(常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的全部资源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

     学校坚持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战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资引进、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引才力度,加快育才脚步,通过几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人才汇聚之势。
        引进培养并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为了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我院采取了积极引进、优化培养等措施,大力改善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学历、专业结构。在师资的引进和培养过程中,学校认真分析高层次人才的心理需求及其流动特点和趋势,变“高薪招才”为“环境引才”,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能够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学校的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变“筑巢引凤”为“上门揽才”,主动出击,求贤若渴,本着“招同事”、“招战友”的态度参加各类人才招聘活动、接待各方应聘者;变“只拘一格用人才”为“不拘一格用人才”,大胆破除陈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用优秀人才。2002年以来,全院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7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8人,具有高级职务者19人。
        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和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各类人才的后续培养和提高,2002年以来共选派124名教职工参加各类学历、学位进修,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11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12人,攻读博士后4人。学校还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公司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互惠合作,近年来共选派34名专业骨干教师分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修。
        学校实施了岗位聘任与岗位考核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对师资队伍中不适合担当教学工作的人员,采取鼓励调出、分流转岗和进修培训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了教师定期轮流培训制度,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双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期相应的专项培训班;高度重视主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主讲教师队伍;针对近年来师资队伍年轻化的趋势,着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青年教师导师“一帮一”对口培养,新任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对青年教师通过示范教学、教案评展、教学经验交流、讲课比赛等形式,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书育人意识。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认真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树典型,立先进,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师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纳入工作考核、职务评聘之中,对缺乏责任心、造成教学事故的教师,给予严厉的处分。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100%。
        全院专任教师数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2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全院有46名教师被选为江苏省“333工程”和常州市“831工程”培养对象,18人被选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2人被评为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

     

     

    ......
    本文标签: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