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近日在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的百草园内,举行了一场名为“亲近鲁迅———鲁迅研究专家与青少年对话”的活动。会上,语文课“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了诸多中小学生的一致共鸣。(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创作的杂文和小说等文学 作品,内容和主题的确大多比较严肃。

    但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在文风方面也是十分活泼的,可谓是相当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可何以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后,就在学生中间变得“面目可憎”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出在鲁迅作品之外。

    首先,教材选文有欠妥之处。据统计,在现行各种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一般都占到10%以上,这个数量显然略有些嫌过多。我国的优秀作家数不胜数,尽管这些鲁迅作品几乎都是精品,但让学生在语文课读太多的个人作品,日子久了也会感觉到乏味。而且,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鲁迅作品,很多超出了中小学生的认知范围,他们在“亲近”这些作品的时候,自然会感觉与鲁迅有些“隔”。

    其次,对课文政治解读太多。比如鲁迅一些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原本都充满着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编者却对这些文章断章取义,只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的主旨,甚至将不属于作者本意的东西强加进去。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话说,“教材中的鲁迅并不是完整的鲁迅”。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小学生不爱读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另外,教师教学也存在误区。不少教师自己读过的鲁迅作品不多,对鲁迅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在课堂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时,往往机械照搬参考书上的说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抵触心理。而更多教师出于对权威的尊崇,人为对鲁迅加以拔高甚至神话,不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一具严肃“躯壳”。教师这样来教鲁迅作品,学生怎么能兴趣盎然?

    在笔者看来,中学语文课学习一些鲁迅的作品,除了要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精神,更要学习和品味他的语言魅力,这就需要教材的编选者和语文教师,都能从时代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去亲近这位大师,与他展开平等、和谐的对话。鲁迅的形象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学生才会不再见到“周树人”就怕。

    ......
    本文标签: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