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昨日,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将爱带给学生们的邹晓彬老师

      本报记者赵锐摄感动不断征集继续

      有句话说得好:“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亲爱的读者,当你重温这些不曾远去和正在发生的感动故事,你是否会有种被爱包围的感觉?在你身边,是否还有更多的感动呢?

      本报作为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活动重庆地区的唯一“媒体联盟”成员,今日继续征集“2005感动重庆”的十大真情故事,并邀你同时参与对故事主人翁的祝福活动。同时你还可以参与评选感动重庆的十大故事,并为感动你的故事主人翁许下你的美好祝愿。本次活动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

      欢迎你拨打本报热线66099999,或发送电子邮件mahai@chongqingtimes.com.cn,qiuqian1122@126.com参与活动。12月31日,本报将推出特刊,集中展示“2005感动重庆”的十大真情故事,同时将你对故事主人翁的祝福放入漂流瓶里(或折成千纸鹤)送入长江。

      届时,本报还将与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合作,将“感动重庆”十大真情故事推荐参选央视“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今日感动

      一纸生死状、一个氧气袋、一名支教老师、一位共产党员.....她就是有着28年教龄的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教师邹晓彬。

      “她生病后,到医院输了液马上就回学校,真是了不起。”华新实验小学的老师谈到邹晓彬都赞不绝口,“身体本来就不好,还一直坚持家访。”从教28年以来,邹老师从没间断过家访工作。

      患心脏病长达10年的她,虽然早已过了病退年龄,但仍然坚强地站在讲台,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品德生动地诠释着一名优秀教师的内涵。

      签下“生死状”到山区

      2003年,46岁的邹晓彬得知市里组织支教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主动向当时所在的江北区滨江小学申请,自愿到边远山区支教,但受到家庭、单位的反对,因为她心衰竭已达8年。

      在燃气公司工作的丈夫陈仁元坚决反对:“你心脏有病,随时都有危险,是你支援别人还是别人支援你?”但“固执”的邹老师决心已下,“我不能躺在床上,我要让我的价值得到体现。”而滨江小学却因为她的病情一直不肯接受她的申请。

      眼看支教报名的截止日期快到了,着急的邹晓彬出人意料地写下了一份“生死状”———本人自愿到丰都县支援边远山区教育事业,支教期间,如发生意外,突发心脏病,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与学校无关。

      陈仁元看到妻子如此举动,只能在“生死状”上签字。也正是这纸饱含着邹晓彬支教热情的“生死状”深深打动了学校。邹老师如愿来到距丰都新县城三个小时车程的江池镇小学。

      氧气袋放讲台下面

      2003年9月4日,当邹晓彬抱着氧气袋走进江池镇小学三年级二班教室时,一大群打着赤脚、流着鼻涕的孩子一窝蜂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老师和她怀里的稀奇玩意。就这样,邹晓彬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扎了根。上课时为防意外,她带来的氧气袋就放在了讲台下面。“山区孩子真的很苦,他们在学校只能吃白饭,没有任何下饭菜。”谈到当年的孩子,邹晓彬感慨地说道,“当时我的目标,就是能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吃上菜,让他们穿上鞋子,穿上新衣服。”

      从此,邹老师和孩子们生活在了一起,“我每个月有800多块钱的工资,给孩子们添置了新的东西后,就没有了买菜的钱。”邹老师的困境被父母知道后,决定每月接济300元给孩子们买菜。

      三次被送医院抢救

      一年间,邹晓彬不仅让孩子们吃上了新鲜蔬菜,还给每间教室装上了四盏日光灯、修建了厕所……然而,学校不知道,白天忙着张罗活动的邹晓彬,在晚上却完全依靠氧气袋。支教期间,邹晓彬曾被3次送进医院抢救,也3次接到病危通知书。

      “你不要命啦!”当丈夫得知邹老师被送进医院的消息后打来电话“命令”邹晓彬回重庆治病时,邹老师终于哭了:“农村太穷了,孩子们太苦了,我要在这儿帮帮他们!”此时,邹老师已深深地爱上了大山的孩子。

      2004年6月24日,支教1年的期限已满,邹老师没敢通知深爱她的学生们,想悄悄离开学校。

      可当她推开门准备离开时,门外满是送行的乡亲,他们提着鸡、鸡蛋,努力塞进邹老师的行李包里。而此时的江池镇小学被丰都县评为德育、文明、绿色示范学校。而她接管的三年级二班已从全镇考试倒数第一的班级,一跃成为全镇7所小学中的第三名。

      抽屉里除了书籍全是药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忘却了自己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没有了进取精神,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与价值?从事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这是邹晓彬老师的座右铭。从丰都县江池镇小学回到重庆后,邹老师被调到了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

      昨日上午,记者在邹老师的办公室看到,她的抽屉里除了资料和书籍外,其余的全部是各种药品。和她的谈话中,记者发现,邹老师的声音非常小。“您上课得用扩音器吧?”“我从来没用过,那个东西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孩子们小,没有自制力,会分散精力的。”邹老师边说边往嘴里塞了一颗咽喉片。

      学生家长闹离婚她也管

      邹老师任教的六年级四班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亲切地称呼邹老师为邹妈妈。“上次放学后,我出去上网,邹老师陪着我爸爸妈妈找了我一晚上,我真是对不起老师的教导,她就好像是我的妈妈。”学生肖俊偎依在邹的怀中说道。

      类似肖俊的调皮同学,在班上还有好几个。今年10月,邹老师发现一名男同学上课精力分散,好像有什么心事。经了解才得知,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邹老师立即赶赴该同学家中给予调解,并坚持每周打电话询问情况。孩子的母亲刘女士昨日对记者说,“当时全家都崩溃了,真没想到,一个老师能把孩子家长的事情都放在心上。”

      刘女士说,两年前,丈夫出车祸意外致残,在获得7万元赔偿后,便开始赌博。结果不但全部输光,而且还欠了6万多元外债。正是邹老师的多次调解,才使得刘女士的丈夫有了悔改之心。本报记者马海

      昔日感动

      勇斗劫匪———李智军

      人物档案:李智军,重庆工商大学大二学生。为帮助一名素不相识的少女追回被抢手机和皮包,他面对两名持刀歹徒,手无寸铁勇追百余米被砍伤,脸部留下12厘米疤痕。

      推荐理由: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没有任何畏惧,用单薄的身躯抵抗着邪恶的力量,并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感动事件:2005年11月5日晚10时30分,重庆工商大学大二学生李智军,与同学在校门附近见一少女失魂落魄地向四五个路人求助,均被拒绝。李智军得知少女被抢后,立即起身向远处的黑影追去,结果被劫匪用一把斧头劈中李左手臂和脸部。事发后,重庆工商大学立即将李送到了南岸区人民医院后转移到重医附二院。李左手4根肌腱断裂,脸部伤口长达12厘米。目前,李智军已被重庆工商大学授予“见义勇为大学生”和“见义勇为好团员”称号。

      割肝救子———谭万全

      人物档案:谭万全,重庆垫江人,19岁儿子患上肝硬化生命垂危时,他毅然做出割肝救子的决定。

      推荐理由:一句“我要割肝救我儿子”令人潸然泪下,在这位普通农民身上,我们看到了父爱的博大与无私。

      感动事件:为养家糊口,谭万全终年在外打工。2005年7月,当得知19岁的儿子谭小波病重时,辞掉工作后赶回老家。经多方打听后,他得知由于儿子是肝硬化早期,如果自己能提供肝脏,在南京花6万左右就能做手术进行肝移植,从而救活儿子。想到多年来对儿子的亏欠,他毅然决定割肝救子。然而,虽然其所有身体指标都符合手术要求,但巨额手术费用却令他无力承担,最终儿子不忍拖累父亲,8月7日晚以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给姐捐肾———杨芳

      人物档案:杨芳,23岁,四川省武胜县人。未婚的她为救患有尿毒症的姐姐,特地辞去广东的工作,赶到重庆大坪医院给姐姐捐肾。

      推荐理由:没有遗憾,不求回报,只因为她们是姐妹,只因为她的血型与姐姐相符。一个肾,小妹微笑送,姐姐哭着接。妹妹用她真诚的心灵和朴实的行动改变了姐姐的一生。

      感动事件:2005年5月,家住四川省武胜县的杨琴因尿毒症病情加重,经专家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相当于尿毒症晚期)。由于病情较重,每周都要进行2~3次血液透析。为了给杨琴治病,杨琴的父亲、母亲、两个妹妹,还有年仅10岁的女儿,都争着要为其捐肾。最终,年仅23岁尚未结婚的妹妹杨芳,因为血型相符成功为姐姐换肾。本报记者马海鲁媛

    ......
    本文标签: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