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高文兵“直属高校建设亮点频闪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高校社科工作把握方向注重质量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新跨越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党建与思政工作繁忙而富有收获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2006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直属高校建设亮点频闪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教育部72所直属高校自觉地以国家目标为追求,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主线,在追求质量中稳定办学规模,在加快调整中逐步优化学科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果:

      1.完成了“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和“985工程”一期建设的总结,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研究水平、办学条件、成果应用、国际合作等都取得可喜成绩。

      2.组织完成了对部分直属高校的巡视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促进直属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对直属高校开展巡视工作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党组通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选择若干所高校开展了巡视试点工作。巡视试点工作起到了“定期检查、查找隐患、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作用,成为部党组在新时期指导高校工作的有效抓手。

      3.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10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以及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使高校领导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使大学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4.成功组织实施了五批2006年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125位高校领导通过主题明确、方式灵活的海外培训,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基本经验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如何将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先进经验应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5.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召开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一批高水平大学服务地方发展工作的思路、经验和做法,认识上统一到“顶天”、“立地”,即不但为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还要沉下心来,弯下腰去,紧密结合地方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决策、创新体系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柱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和人才支撑。

      6.按照部党组“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共建”为平台,争取国家资源、整合校内资源、吸收社会资源,推进了共建模式的创新:不仅有“985”共建,还延伸到“211”共建;内容上不仅有全方位合作共建,还出现了专项研发平台的共建。“共建”已经成为教育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行业部门联系,体现高校服务功能与责任,进一步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 高文兵)

      特别关注:大学,你的特色在哪里?

      “大学本来应当有特色。但是办着办着发现我们的大学没有特色了。千校一面,万众趋同”。一位大学校长的感慨道:“特色”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离开它,你就会窒息而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早年求学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北大从教六十年。他谈到两个学校的风格时说:“肯定不一样,这并不奇怪,就好比李白和杜甫是两个好朋友,但却风格迥异。”>>>详细

      特刊:岂能让近亲繁殖危大学创新力

      朱清时指出,自然界中基因的多样性保证“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而科学领域中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也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由于近亲繁殖,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滞后于投入,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大学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目前的现实是,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其近亲繁殖程度越是严重。而且依据现在的教师更新速度,20年内这种现象还不可能有根本改观。>>>详细

      单凭成绩论英雄 “重分轻能”要不得

      “作为研究机器人的学者,我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一名校长,我更担心中国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机器人,甚至是‘病态’的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语出惊人。“这不能怪我们的孩子,”他说,“关键是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制度。”>>>详细1234[5]

      高校社科工作:把握方向注重质量

      过去的一年里,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社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出版工作,2006级学生已全面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教材的编写、征求意见、修改、送审、出版等各项工作也进展顺利。

      为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并实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方案》,组织开展了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三个层面的教师培训;组织制作了“精彩一课”全程教学示范片,组织研制了教育教学网络资料库,组织编写了师生用系列辅助教学丛书,进一步加强了课程支撑体系建设;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实施新课程方案的督导检查力度。

      进一步推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工作

      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修订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系。

      开展了2006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招投标和评审立项工作,完成了年度规划基金等一般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以及各类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项和成果的鉴定、推介工作,启动了后期资助项目。

      组织实施了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遴选出一批精品力作。

      稳步推进教育出版和教育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壮大和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出版社18家,推进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继续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评选出了8家名刊;举办了社长总编辑培训班和学报主编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版权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进我国高校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

      2007年,社科司的主要工作打算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要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科学,更规范,更深入,更有效。一是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二是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三是积极促进高校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 杨光)12345

      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新跨越

      2006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的一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协调推动,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到9月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达到297万,比去年同期增加52万,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一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局。

      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创新就业机制、健全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开拓基层空间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实现了新的跨越。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和体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完善了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和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统筹协调、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06年,中央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所有省份、84%的地市和近一半的县都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机构。

      进一步丰富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

      截至2006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已经出台了近百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失业登记、就业服务、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富有针对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基本框架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地方和高校按照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要求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服务体系;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迅速发展,2006年,联合多部门、多行业、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成功组建,成为在更高层次为供需双方提供多项服务的网络平台。

      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制度性环境渐趋形成

      中办、国办在2005年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标志着这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整体推进的新阶段。2006年,各地、各部门和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以教育为先导,以政策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基层作为人生事业的起点。仅2006年,到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达到45万,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7年,全国将有近50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我们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拓展基层空间、强化指导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为重点,以更扎实、更细致、更有力的工作和政策措施,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坚持改革方向,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积极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就业政策环境;大力开拓基层就业空间,唱响时代主旋律;加强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评估督导检查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开展“就业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 林蕙青)12345

      党建与思政工作繁忙而富有收获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繁忙而富有收获的一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推动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推动

      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理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规范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选聘、培养和发展机制。

      加大示范培训力度,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了600多名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组织选派30余名辅导员骨干出国研修,组织1000名辅导员骨干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

      一是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和凝练大学生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开展主题教育、展现特色亮点,系统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魅力校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系列活动,评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结合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开展征文及书画作品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建“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赴各地巡回报告,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是大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了2000多人次高校师生先后参加“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年的经济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10余场形势报告会,并将其音像制品免费发送到全国各地各高校。组织69所高校8万多名师生参观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组织1000多名师生参观了纪念建党85周年展览。

      三是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中国大学生在线”开展“首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等活动。同时,推动各高校发挥校园网在校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作用,使校园网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网上家园”。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努力形成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格局。

      高校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面了解并掌握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第14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在各地报送材料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第14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报告》。目前,我们正根据部党组部署,积极筹备第15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指导和推动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加强高校公共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教育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督促落实和备案工作,基本建立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杨振斌)

      公安部:校园安全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如果我们对学校治安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一起普通的事故或案件就可能迅速转变为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怎么强调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日前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八条措施”现场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治安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详细

      可能对学生造成更大伤害 警惕校园“冷暴力”

      由教育部等10部委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侮辱或变相体罚学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朱永祥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详细

      上海浦东新区为“简易学校”学生发放“交通安全书...

      孩子们背的交通安全书包上,有类似交警服反光警示标志的两条荧光条,这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障碍辨别度,以减少学生...浦东新区确定把简易学校的学生作为交通事故重点干预对象,加强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教育,让交通安全意识和健康理念...>>>详细

      教育部等10部门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

      全国模范教师张昭:“学校的安全是我的职责”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 孩子在校意外伤害谁之责?

      “中国校园安全行动”让安全知识随卡通动漫走近青少年

      12345

      2006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6年,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努力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着力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1.一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组织宣传孟二冬等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教师节活动,掀起了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新高潮。

      2.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宏观战略研究,形成专题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今后15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意见;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举措。

      3.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加强对教师教育体系创新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正确导向,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4.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推进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计划,努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各地学校积极探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取得宝贵经验,评估和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取得积极进展。组织全国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评审、推荐工作,加快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5.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取得新的进展。全国教师网联8所师大初步实现联合招生及相关课程资源共享。网联课程资源建设和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教育部对49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通报表彰。

      6.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教育部通过“送培下省”和集中培训的方式,成功地实施了“2006年暑期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计划”,对数万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工作进展顺利,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2006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此外,在全面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7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精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通过制度创新,采取特殊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继续促进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构建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颁布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培养专业指导和质量评估,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求,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
    本文标签: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