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图)

    分省命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CFP供稿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图)

    分省命题给高考带来了新的活力。CFP供稿

    编者按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跨越了不同寻常的阶段,高考命题形式也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文革”中断高考10年后,1977年、1978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1979年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到2006年,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已达16个,涉及的考生占全国考生的65%左右,分省命题格局已定。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是我国高考改革史上的巨大进步。如果说“统一命题”适应了“精英教育”的模式,那么,“大众化”高等教育,各地改革发展的不均衡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差异,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统一考试,分省命题”高考模式应运而生,实现了高考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今天,本刊约请部分省市招生单位及专家著文,回眸分省命题实践,希望引起人们更深入地思考高考改革,推动高考改革。

    记者:谈起分省命题这个话题,可以联想到科举时代,科举时代的考试也是分层次的。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中国科举时代共有1400多年,废除科举制至今也101年了。科举制实行了这么多年,是中国考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科举考试分为4个级别:由低到高,一是童试,童试及格取得秀才称号;二是乡试,乡试及格获举人称号;三是会试,是礼部举行的全国性考试,它是在乡试的基础上举行的,即获得了举人称号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及格称贡士;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及格者获进士称号,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在明、清时代,有“分卷(南、北、中)施考、分省录取”的规制,民国时期也实行过分区考试,这些都是追求考试公平与效率的探索。

    记者:从横向看,国外没有分省命题的情况。

    应书增: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我国高招制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招生名额是有计划的,是指定的,这是分省命题的一个前提,国外没有分省计划招生名额的问题。

    记者:随着高招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了,但分省命题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内地31个省市都自主命题,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大幅度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应书增:这是从经济成本看,如果从政治成本看,全国统一命题假如出了问题,涉及面广,造成的影响很大。分省命题出了问题,只是一个省的范围,是局部的,风险相对要小。分省命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平公正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全国这么大,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各省自主命题可以照顾到本省的经济、文化、地理和资源情况,照顾到本省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对考生相对来说是公平的,对本省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比如考作文,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可以考“面向大海”,而在内陆省份就不行;再比如煤炭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山西就可出与煤炭工业有关的试题。另外教材的多样化,以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也为分省命题提供了条件。

    记者:为解决分省命题花费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能够采取哪些措施?

    应书增:首先是加强题库建设。有了科学实用和功能全面的题库,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题库试题水平稳定,每套试题之间具有可比性,用题库试题测试的成绩更为客观、公正。目前,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建设已经启动,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建设,将引领命题和考试的实施进入现代科技环境,必定会进一步体现和保证教育考试的科学、规范、安全、公正与公平。

    另外,有的地方还提出了划片命题,比如华东、华北、中南、华南等,以片为单位统一命题,一是各片的经济、地理、人文及教育水平比较接近,具有共同的地域特点,划片命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总之,分省命题对于打破全国一张卷子、单一的考试方式是一种改进,体现了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改革思路,也适合我国幅员广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省命题除了成本高的问题外,还失去了省与省之间考试的可比性,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 (本报记者 于建坤)

      [部分省市招生单位谈分省命题]

    ·北京教育考试院:分省命题体现四大优势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应该理性对待分省命题

    ·重庆:高考自助命题改革的破冰之履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改革在稳定中求创新

    [学者评议]

    ·高考分省命题彰显地方特色

    ·保证分省命题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高考实行分省命题 教育考试改革仍需继续

    ·实行分省命题是推进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 [NextPage]

     

      

    高考实行分省命题 教育考试改革仍需继续

    高考实行分省命题是教育部多年倡导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继上海(1987年)、北京(2002年)率先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之后,自2004年起,先后增加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山东、安徽、江西、四川、陕西14省市单独组织本省市高考试题的命题工作。至2006年高考,全国共有16个省市试行自主命题。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社会各界对分省命题最初的忧虑,也伴随着连续几年平稳的高考逐渐消除。

    多年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高考模式,因其具有公平、高效、权威的特点,成为社会最为认可的高校新生选拔方式。但这种简单化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理念与考试方式,因为无法兼顾各省经济、文化与教育水平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新课程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就此而言,分省命题因为充分考虑到各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成为高考改革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不仅为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评价机制,也为高考正确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提供了空间。同时,由于我国大学新生录取实行“分省录取”的模式,考生的竞争事实上主要来自省内。因此,采取“分省命题”的方式在与录取模式相一致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分省命题作为考试权力下放的重要形式,为考试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它为各省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考试命题、考试管理队伍提供了契机,为进一步推进考试院的改革乃至非营利性考试专业机构的建立埋下了伏笔,为促进考试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推行“服务考生”的理念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分省命题是涉及高校招生考试乃至教育全局的重大制度性改革。此外,分省命题在客观上也降低了高考试题泄漏的风险。在全国统一命题的模式下,一旦发生试题泄密的情况,影响范围将波及到全国的考生,而在分省命题的背景下,其影响范围则缩小很多。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高考分省命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弊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如何处理好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性、质量水平与节约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主要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经验、稳定的命题队伍和考试管理人员,为保证高考试题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各省纷纷增加财政投入。据了解,各参加自主命题的省市,每年命制高考试题的成本,一般要比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高考试题的成本高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省的财政负担。成本的增加是重复建设,是高考改革中必然付出的代价,现在给出一个固定的结论似乎言之过早,但这也为分省命题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分省命题,应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各省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与教育文化水平,选择与几个相邻的省区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命题小组,共同完成命题任务,或者分担不同科目的命题任务从而保证出题质量并节约开支;或者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部分科目的试卷;或者委托其他省市考试院提供试卷等。

    第二,为提高考试命题与考试管理的质量,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各省考试机构之间以及各省考试机构之间应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机制与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联合攻关,加强题库建设。

    第三,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区域性考试机构中心或专业机构,引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统分结合、试题质量高、安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的现代国家教育考试命题体系与考试管理体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覃红霞)

     

    [NextPage]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的实践和思考

    分省命题给高考带来了新的活力。CFP供稿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 乔丽娟

    按照教育部部署,从2004年开始,包括天津在内陆续已有16个省市实施了高考自行命题。这一举措,使本已牵动亿万人心的高考,更加备受关注。预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们相信分省命题工作会沿着既定方向稳步推行。

    体现鲜明的天津特点

    天津自行命题3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基本导向,秉承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妥善处理稳定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经过摸索与实践,天津卷已逐步渗透本土风格,呈现较为鲜明的天津特点。

    1.在明确命题指导思想上下功夫在

    工作实践中,天津高考命题已经摸索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基本指导思想:即遵循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改革原则,强化“能力立意”,坚持稳中有变,稳中有新,更加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把握时代性、反映地方性。

    几年来,天津卷总体难易得当,信度和效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应,没有出现科学性、政治性和技术性的纰漏,试卷在组织管理和试卷质量方面基本得到社会认可,既有力地正面引导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为高校提供了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选拔依据。

    2.在命题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高

    考命题的核心问题是命题教师问题,试卷安全和质量最终取决于命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在高考命题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命题教师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首先注重思想教育。以“团结、奉献、求精、守纪”作为命题队伍建设的目标,提高命题教师对高考分省命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凝聚命题教师,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合理构建命题组。命题组以大学教师为主,中学教师为辅,注意学科内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合理搭配,吸收有一定教育测量经验的专家。其三是坚持严格管理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加强对命题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在学科秘书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学

    科秘书在高考命题过程中扮演管理服务者、理论研究者、学科通晓者和技术应用者等多重角色,工作内容丰富、承担职责重大,需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院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注重用先进文化团结人、凝聚人、规范人,把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贯穿命题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以多种形式对学科秘书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学科秘书到中学教学一线调研,在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实践经验和加强管理技能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了这支队伍的工作水平,正逐步建设形成一支素质优、管理强、业务精的专业化学科秘书队伍。

    4.在确保试卷质量上下功夫通

    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命题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体系,命题全过程严格遵照执行相关工作程序、标准、要求,确保规范化操作。把持好高考命题政治导向,试题命制坚持科学态度,重视微末细节,为保证试题的原创性,所有的试题素材要进行反复研磨。

    审题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命题工作同等重要。审题组包括高校和中学两方面教师,他们中许多人是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参加过高考命题的专家,甚至还包括中科院院士,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试卷质量。今年,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引入了测试生环节,增加了从考生立场对试卷的审视角度。一方面可以了解考生对试题的可能反应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得到各科试卷难度把握和匹配的基本信息。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利有弊,分省命题带来的一些矛盾也会随着形势发展和改革深入而逐渐显现,这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一)亟需建立统一的命题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二)命题教师遴选难度加大;(三)命题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不足;(四)分省命题面临新的安全和成本控制问题。

    分省命题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综观高考改革发展的动态轨迹,可以预期这项工作未来存在着这样的发展趋向:

    1.命题组织区域化形式。分省命题工作将有力促进有关省市的教育决策水准、命题管理水平、教育考试资源的良性竞争与交流。可以预期的是一些业务水平突出、命题质量稳定、人员配备得力的省级命题部门会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命题中心,与周边省市合作,共同担负命题工作。从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减少命题经费、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

    2.高校委托命题工作机制的导入。随着中学综合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和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部分高校可能会从自身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出发,提出个性化的考试方案和命题需求。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应尽快研究应对方案,进行承接高校委托命题的相关理论、技术和人才储备。

    3.建立分省命题与国家题库命题联动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建设全国高考题库的工作,有实力的省级命题部门也应积极响应并参与。国家题库汇集全国优秀教育资源,基于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建立,将会为各地高考命题机构提供大量成熟稳定、合格可靠的各学科测试题目,而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向国家题库提出需求,并对自行命题工作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建立起国家题库与分省命题联动的灵活工作机制。国家题库命题与分省命题之间不是简单的上位与下位关系,也不存在废立之争,而应合作共存、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NextPage]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改革在稳定中求创新

    高考考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CFP供稿

    湖南从2004年起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三年的改革始终围绕充分发挥高考自主命题优势,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湖湘文化特色的追求,逐步形成了高考湖南卷的风格和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命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高校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湖南省紧紧围绕为高校选拔高素质人才这一高考根本任务,认真研究高考的特点,按照考试科学和人才选拔规律,积极开展能力立意命题的探索。根据湖南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均衡特点以及文理科录取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在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调整了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度,以确保考试能准确地区分出不同层次的考生,以满足各类高校的招生需求。

    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条件,湖南卷尤其注重对考生这些能力的考查,如今年的理科数学设立了探索性和开放性试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间,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能力和素质。

    积极发挥命题的教学导向功能

    近几年,湖南高考命题注意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着力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整考查重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如语文文言文的命题根据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拓展选材思路,改变高考文言文选材限于记传体的一贯做法,以期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积极的影响。数学科命题坚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重视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突出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英语科命题针对近年来中学教学渐渐忽略“写”的教授与训练的实际情况,在考查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湖南省努力围绕这三大要素开展命题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评价体系,以期服务新课改。如语文卷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考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2005年起,将文章赏析从现代文阅读题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大题,将阅读、理解、鉴赏、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和品味语言来感悟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真实反映考生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个性及全面素质发展的状态和水平。英语课程命题注重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运用,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及选材的时代性,试题涉及的题材有语言学习、文化生活、音乐影视、环境保护等。试卷关注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考查。

    凸显湖湘文化特色

    “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湖南命题者不回避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因畏难而对现行高考(命题)不合理之处视而不见,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对待高考命题工作。三年来,湖南卷在试卷结构、题型上都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数学应用题因命题难度大很多省市都回避这种题型,但应用题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数学理解,要求考生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和相关素材,合理提炼相关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应用题对于培养和考查学生应用意识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2006年湖南卷应用题的文理科分值分别达到了18分和31分。

    湖南卷还注意与湖湘文化的有机结合。如今年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选的是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内容涉及文法、文风、湖南文化源流等,就是希望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能激起考生的自豪之情,而文章所论及的文法、文风,也能对考生写作有所裨益。

    命题处处为考生着想

    语文是第一门考试科目,开卷所见语言知识和运用题,强调句子的多样性,显示汉语言的内在美,给考生营造一个轻松舒心的氛围。写作题,从“家庭教育”到“跑的体验”,再到“谈意气”,不仅仅是命题内容上的拓展,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强化检测功能的同时,命题者自觉地站在考生的立场上,与考生一道直接介入生活,挖掘现实生活的素材,品味健康成长的乐趣,写出真情实感和体验认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在数学命题上,为更合理地反映文、理科考生学习上的差异,理科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抽象思维能力,文科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的计算、推理能力,起点更低,使文科考生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英语试卷的设计注重人文关怀,题目设计注意由易到难,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让考生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下测试。

    探索自主命题管理新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安全的高考自主命题管理新机制,不仅是顺利完成高考自主命题的基础,也是提高高考自主命题质量的制度保证。湖南省在注重提高学科命题水平的同时,也着力探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命题管理工作体系。

    湖南省把高考命题权属的变化看成扩大地方办学自主权,统筹教育发展的良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高考自主命题当作一项政府工程来抓。为稳妥推进高考命题改革,湖南省制定了高考自主命题的分步发展规划,致力于建立金字塔式的命题组织结构,即塔尖是命题教师,基础是学科命题科研系统、考试测量科研系统和人才后备库等三大支持系统。

    为了规范命题行为,湖南省出台了命题实施方案、命题工作手册、试卷试测办法、保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

    为跟踪现在教育测量科学发展趋势,除了每年都深入到地州市和中学开展命题调研和组织专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考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考后开展试卷分析评价工作之外,湖南还与美国ETS、HARCOURT等考试机构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协作科研活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NextPage]

     

      

    北京教育考试院:分省命题体现四大优势

    北京教育考试院院长 王健

    分省命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命题方式的转变,从全局看,是全国教育考试的重大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步骤,其表现出来的优势足以证明,统一考试、分省命题是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的。

    第一,有利于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考试偏向。由于各地(比如西部、中部和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例,东部发达城市达50%,而西部一些地方只有11%-12%。东部发达城市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后大众化或普及化阶段,而西部还在精英阶段。从考试内容看,考题选材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和贴近社会,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如果用一张考卷,从信度上很难照顾到各地的不同特点,从效度上很难选拔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的各类人才。分省命题可以根据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更强的指向性。比如北京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宽,接受现代社会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强,自主命题易于体现北京教育的特色。

    第二,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考改革的目标,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不停地探索,改革一轮接一轮,呈波浪式前进。比如1999年实行的高考科目设置、内容、招生形式和录取方式四方面的改革,其重点和难点就是内容改革,“更加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体现。北京在自主命题中就提出了注重能力型、开放型试题的设计,注意挖掘试题中的素质教育因素。

    第三,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高等教育由中央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容易造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实行分省命题以后,地方自主权限加大,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统筹规划,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更好地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布局结构进行调控,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北京在2002年实行自主命题后,我们提出“探索适合首都教育特点的高考命题新思路”;2005年,我们又提出“进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高考命题新思路,特别是要有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同时要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相适应的命题方式”。

    第四,有利于各省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命题质量和水平。何谓命题的质量和水平?体现命题质量的标志之一是试题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之二是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之三是学生心理感觉良好,社会心态稳定。而衡量命题水平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调控分数分布和录取分数线,比如各录取批次能拉开合理的差距、有效利用分数空间等等,以有利于高校的录取选拔。

    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水平是北京实行自主命题以来致力追求的目标。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的高考命题的质量与水平稳步提高,正是得益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悉心指导和各兄弟省市教育考试机构的宝贵经验。命题是一项高智力的创造性劳动,保证高考试题相对难度系数的稳定取决于对教材、教学状况以及考生群体水平与能力的准确把握,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按照北京市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型经济,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标志,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化型经济,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标的开放型经济,建设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建设创新、和谐、宜居型国际化城市。根据北京市人才事业发展规划,以调整人才结构为主线,使一、二、三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比例为1∶16∶50。在这种背景下,要根据北京市高校招生计划结构和生源结构的变化,重新设计高考,逐步实行分类考试,以适应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中办学的需要。

    当然,分省命题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文化、教育水准的不均衡,会对国家统一考试命题质量的均衡性带来影响;第二,考试成本成倍增加。实行分省命题,人力、财力、物力重复投入,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第三,分省命题虽然降低了全局性风险,但失、泄密的几率增加,区域性风险仍然存在。现在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另外,我建议引进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区域性国家命题中心。分省命题的格局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以后也不可能每个省都实行自主命题,这是由各省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各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在一个动态管理机制下,通过竞争、筛选,优胜劣汰,最后形成若干个质量稳定、水准较高的区域性(比如华北、华东、华南、东北、中南等)国家命题中心。

    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应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分省命题是教育部赋予的责任,我们要加强教育考试队伍建设,着眼于质量,立足于管理,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保证考试安全。(本报记者 于建坤)

     

    [NextPage]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应该理性对待分省命题

    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设立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为高校选择合格的新生提供依据。因此,高考本质上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否能够有效地测量考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考生群体的同质性,即考生群体能力差异的大小。高考要想获得理想的测量效果,其试卷、试题的难度水平应该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相当。考生群体越大,差异也就越大,同质性也就越小。在我国,各省市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考生群体的差异很大,且随着考生人数的增加,这种差异会随之放大。一张高考试卷在A省可能要算比较容易,但到B省考生可能觉得太难,因此,从改善高考的测量效果,提高考试分数的可靠性、测量的有效性来看,实行分省命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考生群体间差异,提高高考的测量科学性。同时,实行分省命题后,各地考试机构能够更多地考虑本省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使命制的试题和试卷更加贴合实际,更加具有地方特色,这有利于避免试题产生功能偏差。

    近年来,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逐步试点推进,这次课改的基本特点是:在原来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大目标,形成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结构更加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考虑到各省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新一轮课改以省市为单位推进,其对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各显特色。实行分省命题,能够促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考虑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进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使之形成良性互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改革高考内容、形式打下基础,同时高考命题的改革也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此外,新课程标准大量增加了学生选择性学习模块,不同省市都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课程执行要求,如果仍然沿用全国大部分省市统一命题,就必然要以牺牲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代价,这有违新课程标准理念。

    与课改相适应的高考命题改革,可以为各省市自主探索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创造空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能够连续推进课程改革,制定适应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课程标准,建设相应的教材体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较早地实行了高考单独命题。近两年,上海的一些高校能够探索自主招生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高考单独命题。然而,分省命题也有许多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分省命题的实践来看,除少数省市外,多数实行单独命题的省市在考试理论和命题实践方面都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主要表现在:有些试题不符合试题的一般测量学要求;试卷中试题难度分布、排列不合理;试卷难度过高或过低;试卷结构不合理,等等。此外,许多省市考试结束后,难以组织力量对考试作出有效的评价,不能及时总结命题的经验和教训,命题水平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这些都会对考试测量的有效性,考试分数的可靠性,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产生潜在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命题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建立高考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教育部要加强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命题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高考的评价。

    其次,单独命题省市的高考命题工作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基础教育研究部门的不必要的干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高考命题的要求不断增多,有关行政和教育研究部门应该关注考试机构编制的考试手册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要求,关注考试机构设置的考试质量指标是否适当,评价考试结果是否达到了预设的质量标准等等,对高考命题进行有力的指导。不要干涉高考命题的具体过程,尤其是试卷的难度设置、题量、题型比例以及分值比例等。这些关乎考试科学的问题,应该由考试专家研究确定。高校招生考试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科学问题。考试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要求,不能无限制地以牺牲考试的科学性,换取人们对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的认同。

    考试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分省命题是浪费资源,增加了高考成本。其实,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只有收益,而不付出代价。如果分省命题可以促进高考科学、健康地发展,为基础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为各省市自主探索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腾出合适的空间,那么,投入更多的经费是获得收益必须付出的代价。事实上,一个大一统的、全国统一命题的考试,无法产生这些社会效益。何况考试安全也是考试的重要成本,分省命题可以化解或分散高考安全方面的风险。

    考试界还有一种担心,认为分省命题给高校招生带来了麻烦,全国没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高校分辨不出不同省市生源的真正差异。其实,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高校为什么一定要分辨不同省市生源的差异,全国只一个统一命题的高考,衡量标准就一定可靠吗?以形象的说法,全国统一高考是一个刻度很粗的尺子,不能用它来衡量所有的群体,如果一定要用它来衡量,这其中的准确性和公平性是令人质疑的。如果高校要确定不同省市生源的差异,方法有很多,没有必要一定要用高考结果来衡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雷新勇)

     

    [NextPage]

     

      

    实行分省命题是推进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蒋极峰

    “分省命题”就是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组织命题。分省命题是在国家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下命题方式的转变,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我国高考大一统考试制度的突破,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从根本上克服了全国统一考试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各省的积极性,有利于各省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管理实施高考。实施分省命题考试到底有那些优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进一步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高考分省命题从教育管理体制上与《教育法》的规定是吻合的,把高考权由全国大一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国家和各省共同管理,是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同时也是依法治教、依法治考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一些偏远贫穷落后地区差距过大,东部发达省份的高等教育基本进入大众化或普及化阶段,而中西部的一些地区还处在精英阶段。面对这一明显的差异,全国用一张考卷很难照顾到各地的不同特点,很难选拔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的各类人才。分省命题可以针对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编制试题,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和适宜性。

    第三,有利于对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分省命题使地方自主权限加大,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统筹规划、统筹管理,更好地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布局结构进行调控,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高考改革必须以此目标为出发点。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高考实行的科目设置、内容、招生形式和录取方式的改革,都突出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体现。分省命题可以通过调整考试内容结合各地实际设计试题题型,加大试题中的素质教育因素,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高考在本省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带动中小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第四,营造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水平。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是一家统揽,没有参照,难以比较,质量水平的优劣高低只能就题论题,自我纵向比较评价。分省命题全国有30多家,各家所命试题质量优劣可以互相参照比较,自然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试题质量,并不断促使试题质量年年有所提高。

    实行分省命题其优势可见,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是实行分省命题,人力、财力、物力重复投入,必然造成考试成本大量增加;二是分省命题各省考生所用试题不一样,考试成绩自然也就不一样,很难通过考生成绩比较、评价各省之间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三是分省命题由于面广分散,增大了失密的可能性。

    分省命题是改革的一大进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认为“政考分开”将是高考改革的最佳选择。“政考分开”就是政府只负责组织领导管理监督考试,命题评卷交由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承担,允许具备一定资质的高校建立考试服务中心和考试研究院,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研究考试改革,为社会提供考试服务。鼓励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类考试试题库(教育考试、人事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国家特需考试等),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按相关考试要求编制设计试题,以不同深度分类,每类多套储备积累,定期修改重组,为社会各类考试提供服务(包括高考)。通过竞争招标依法运作,把考试作为一种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起来。“政考分开”涉及全社会的各级各类考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在法制的前提下运行,健全法制依法治考是其发展的可靠保证。

     

    [NextPage]

     

      

    重庆:高考自助命题改革的破冰之履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2004年重庆市开始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作为重庆构建西部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在渝普通高等院校、中学通力合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招考办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机构、人员、编制的整合,取得了高考自主命题的胜利。

    从语、数、英三门课程到全科目的自主命题,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部实施“普通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决策是正确的,自主命题的优势凸显,教育考试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几年来自主命题工作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命题指导思想,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规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高考。

    普通高考命题日益成为一项高风险、高利害工作,做好高考命题被提到政治的高度。分省命题的实施,切实化解了统一、集中命题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实施自主命题,也兼顾到了东西南北各地的差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分省命题同时有利于各省市统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此外,高考分省命题也有力推进了各省市招生考试机构的队伍建设,增强了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考分省命题改革的深入,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命题质量稳步提高,分省自主命题的优势逐渐显露,其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普通高考重庆自主命题从起步到现在走过三年的风雨历程,顺利实现从国家卷到地方卷的平稳过渡,并逐渐显露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领导高度重视。分省命题实施以来,市政府多次召集教育行政部门、市招考办、财政局、公安局统一协调部署自主命题工作;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所需经费纳入经费预算,核定编制、人员;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招委联合发文解决命题教师队伍建设,由于领导重视,市招考办领导得力,自主命题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随着分省自主命题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制订,分省命题逐步从规范命题向科学探究转化。重庆市在实施自主命题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命题管理应用系统,提高了命题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从技术防范的角度强化了安全保密。

    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课程考试大纲,保证了分省命题国家统一考试的性质和质量;同时,重庆市根据本市基础教育的实际,通过试题编制中的情景创设和地方性题材选取,引导考生关注市情、区情,关注重庆的历史与文化,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招生考试机构和普通高等院校更加关注本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促进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正如自主命题的优越性未充分显示一样,经过三年的自主命题,其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点:其一,高考命题需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命题教师队伍,但高校优质教师资源的整合与高校教师面临的繁重教学与科研任务相矛盾,长达一个多月的封闭入闱,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面临困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其二,命题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如何提高质量,二是如何提高效益。从分省命题实施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命题质量;其三,从全国范围来讲,大规模泄密风险降低,但由于命题点增多,需要各命题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考的安全。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普通高考分省命题必将逐步步入区域联合、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轨道,同时也将促进全国性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在统一的指导思想、统一的命题原则基础上,各省市结合本地基础教育的实际,统一性与多样化并存。(重庆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

     

    [NextPage]

     

      

    学者评议:高考分省命题彰显地方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但昭彬

    随着高考命题权限的下放,命题组织走向区域化,命题形式趋于多样化,高考分省命题必然出现多元化、多样化和地方化的趋势。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资源价值,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创新元素和创意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彰显地方特色。

    在政策设计上体现地方性高

    考分省命题在总体体现《考试大纲》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本省市的一些个性化要求,适当体现区域自主创新色彩。当然,这种创新应该“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全国《考试大纲》在学科思想的整体把握上体现一种基础的导向,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科考试的一种注解和规定,更在于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呼应,是基础教育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地区在推行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所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实现途径。从根本上讲,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应该依据全国《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突出本地区在课程改革和人才选拔方面的一些特殊需求,侧重于制定“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在试卷的具体呈现形式上可以结合地方特点进行渐进式自主创新,融入适当的区域文化特色。

    这种“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政策设计,既可保证全国统一高考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又可适当顾及和适应各地方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在试卷结构的微调和知识点的描述上,分省自主命题中的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可以有地方特色。

    在命题指向上突出地方性前

    已提及,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各省市可以针对当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考试命题上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使各省更好地根据省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在考试科目、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有利于推进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毋庸置疑,在命题指向上突出地方性还可以推动高中教材的地方化,引领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高中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各省市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和选择使用自己的教材,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多样性、选择性和地方性。新课程改革的这些特点与自主命题所进行的考试内容改革方向一致,可以统筹进行,实现良性互动。

    在考试内容上彰显地方性以前的高考统一命题,在考试内容上很难体现地方特色,而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可以顾及各省的乡土风情,并直接反映到高考试题中来。比如辽宁将振兴老工业基地、赵本山小品等内容引入高考试卷,体现地方文化特色。2006年北京语文卷的作文题目就是“北京的符号”,“北京”特色跃然纸上。这些考试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在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世界遗产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既符合高考要求,又彰显了地方特色。

    不难看出,在考试内容上彰显地方性,可谓是分省自主命题的一个典型特征,江苏在此方面可说是独具匠心。2004年江苏地理卷的最后一个大题(20分),就给出一幅江苏的地图,要求考生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和人口四个方面来分析江苏省的发展特色。由于考生对江苏情况比较熟悉,因此解答起来得心应手,充分体现了自主命题的区域化特点。

    由此可见,分省自主命题对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命题新机制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NextPage]

     

      

    保证分省命题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分省命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CFP供稿

    高考分省命题是一个热门话题,这可能更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笔者对于分省命题并无否定之意,因为分省命题的确能解决许多统一命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是将几点零星的思考,借此一角提出来求教方家。

    既然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那么就必须强调选拔标准的科学性;与此相应,试题质量就成了关乎未来人才质量,进而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十几个省市的分省命题显然需要十多倍于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命题人员,那么这些新加入的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质量的关键,是能否达到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的质量要求。

    笔者曾经将2005年全国统一命制高考英语试卷的作文试题与分省命题省份命制的高考英语15道作文试题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省命题作文试题与全国卷作文试题相比,试题效度存在较大差距,分省命制的作文试题73.3%不是以外国人为写作交际对象,语用目的不合理。显然,在实现分省命题政策设计功能的同时保证高考政策既有功能的实现,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分省命题,有利于高考结合本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实现教育公平。但是,高考可能不仅仅是分省的问题,因为大学不是分省培养人才的,没有大学专门为上海的考生开设上海学院,为青海的考生开设青海学院,而是可能按照不同的专业办学。高考是大学招生活动,属于公共领域。对于公共领域,政府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有可能对这些领域不采用控制性管理,而采用评估型管理。如果这样,借鉴国外的经验,大学招生其实更应该采取分专业联合招生。比如全国医学专业院校可能更适合联合招生,因为这样可以采取更加符合医学专业选拔合格新生需要的评价方法来选拔人才。这样不同的专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标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笔者身处事外,对分省命题政策的设计功能无从洞悉,以上纯属学术思考,不具有任何政策分析意义,所以或许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以上判断全不成立。但作为学术思考,且存一见,以示或然。(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鲁子问)

    ......
    本文标签: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