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杨卫:做校长要给浙江大学带来一些改变(组图)



    杨卫:做校长要给浙江大学带来一些改变(组图)



    杨卫:做校长要给浙江大学带来一些改变(组图)



      杨卫:做校长要给浙大带来一些改变

      这位新校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称大学校长“空降”是正常现象

      ■对话人物

      

    杨卫:做校长要给浙江大学带来一些改变(组图)


      杨卫,浙大新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对话动机

      8月3日,杨卫在浙大第二次亮相。这位新任校长在开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穿一件普通的蓝色短袖衫,一个人带包来到会客室,普通得像一个教授在串门一样。

      □本报记者 李艳 杭州报道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前6月7日潘云鹤校长已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而新老校长更替正式宣布是在8月1日,你最早什么时候知道要过来?

      杨卫:在7月10日左右,中组部工作人员找我谈话,这时候我才知道会有工作调动。那天向我通知了中央的决定。

      记者:你在8月1日谈到父亲是在浙大毕业,后又在浙大任教,你的孩子也从浙大毕业,有着三代浙大渊源。当时知道要出任校长时,心里是什么想法?

      杨卫:当时也面临一定实际困难,家人都在北京,尤其是家里有三个老人,身边也没有其他子女,需要人照顾。后来经过考虑,决定过来,一方面也是国家需要。目前基本上是两地分居。

      记者:近年来新上任的校长很多,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新校长还都是你在清华的同事,这是一个巧合吗?

      杨卫:这应该是一个巧合,人选有一定的酝酿过程,这些学校是分别酝酿的。

      记者:这些新校长还有一些规律,比如说大多是学者,“空降”到新的学校,并有着官方的背景等,你怎么看待?

      杨卫:其中也有不是空降的,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以前也有空降的校长,比如四川大学。历史上这种情况的校长也很多,这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内地大学发展快于港属大学

      记者:你在教育部工作过,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高校教育形势?

      杨卫:我观察各国大学教育发展历史,一般来说从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时,从社会舆论到媒体对大学的批评就会显著增加,中国实际上正处在这个转变之中。

      但实际上从统计上来看,中国的大学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刚刚做了些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10年中,最初加入211工程的90多所大学本科生增加不到两倍,研究生增加将近5倍;所对应的科研经费增加约为9倍,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SCI)增加将近10倍,这是可比的客观数字。

      问题也有一些,比如规模扩张有些快,每个导师平均带6个研究生,在美国数字为2个。

      记者:目前,香港部分大学在内地招生引发热议,你如何看待?

      杨卫:港岛几家主要的高校,我都去过。在内地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学校的水平,以国际标准来看,他们教授的学术标准、科研成果产出、高引用的论文作者数目,是高于内地主要大学的。

      最近十几年则有很大变化,现在,清华、北大、浙大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目达到了2000多篇,香港的大学则从原来1000多篇到现在的2000篇,内地大学反而超过了香港的大学。从办学经费上来看,比如香港科技大学一年30亿港币,现在清华大学每年有37亿,也差不多。而香港方面师资耗费量很大,经费中有70%左右付给老师,而内地则是20%多,总的用于科研的资源现在逐渐的多了。所以实际上的趋势是内地大学发展更快。

      当然,香港很多大学实力很强,对老师的要求也比内地很多学校更严,一个职位一般会有几十个人甚至百人申请,教师的收入也比较高,他们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好老师不能只做研究

      记者:潘云鹤校长离任前,曾提出办学校要将师资等三大要素抓好。此前数学家丘生桐对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说法也引起争议,你如何看待今后的教授聘评工作?

      杨卫:未来教授的聘任,应该是越来越趋于严格。教师选择大学,一方面取决于学校的名声、财力、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可以提供的机会,目前我没有系统的想法,大概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有一定的学位结构,目前国际上,一般希望聘请本学科最高学位获得者担任教授;二是要有一定的学缘结构,现在浙大老师里面,可能有一大半是浙江人,这种格局需要有所变化;第三以前聘请教师,很多先从助手做起,然后逐步提升,随着人才竞争激烈,可能就会一步到位。

      记者:现在很多教授称只做研究,不上课。你认为好的教师是怎样的?

      杨卫:不上课的教师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我到教育部之前,在清华也一直带本科,那时候我也是院士啊。从国际上讲,一个教师研究是一块,教学是一块,既能做国际上一流的研究,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是整个教师队伍的中坚。

      最好的学校揽所有的英才

      记者:你一直从事科研与学术,此前也没有担任大学的领导职务,如何去适应这种转变?

      杨卫:其实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我做过教师,后来做过系主任,常务副院长,行政色彩越来越浓厚,后来做学位办主任。那时候管得比较单一,主要是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校长则是学校的什么事情都要管,所以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记者:怎样看待浙大的优势?

      杨卫:首先是办学的物理空间是很不错的。我们有非常大的紫金港校区,比清华的整体校园还要大,还有若干个校园,这种配合的形式,形成一个多层次,每层次有不同定位的格局。而且我们在合校后学科非常完整,理工农林医等12个学科包含11个,这也是一个机遇。

      其他的还比如浙江的文明底蕴方面、改革方面、以及社会、文化、经济方面的需求,都给浙大带来了机遇。

      记者:那浙江大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杨卫:一是我们的教师、教授、学术带头人还有没有自信心成为最优秀。我们的目标不能老想是第三名,总有一些指标要是最好的。

      上面我也提到过,学校学缘结构方面有所欠缺,现在浙大老师里面,可能有一大半是浙江人,或者浙大培养出来的,这种局面将来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虽然浙江在知识底蕴上不错,但最好的学校要揽所有的英才,使得当地和外来的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这也是一个挑战。

      其他方面还包括一些指标和优势学科方面的提升,以及目前在理科牵引方面的挑战等等。

      记者:你对自己的校长职务,有着怎样的期待?

      杨卫:我注意到,浙大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校长,我力争做一个能给浙大带来一些改变的,比较成功的校长。

      (根据录音整理)

    ......
    本文标签: 校长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