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编辑人语

      2006年中考已经结束了,中考试题作为检验和考核学生成绩的标尺在初中毕业生升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特意邀请省内部分重点中学的初三年级一线教师,对今年课改试验区的中考试卷进行了评析,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学生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英语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高级教师 李冬

      今年全省有68个课改实验区第一次参加英语考试。按照《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今年的中考试题发挥了考试的正导向功能。考生普遍认为试题不难,题量适中。在考试中时间充裕,答题时比较从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今年的试题与去年相比有一些变化,听力的分值也由原来的40分调整到了30分,非常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在单项选择题中,去掉了词语释义题,同时,在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方面增加了五个小题;阅读理解题由原来的三篇短文增加到了四篇短文,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今年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基础,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今年的听力试题虽然分值有所调整,但是听力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选材范围都是学生平时熟悉的话题,如:打电话、购物、问路等等,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听力的第四大题,听对话、短文及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短文中的问题在试卷中已用文字给出,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预听内容有个心理准备,突出体现了对听的能力的考查,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而这个细节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单项选择题和词汇题都是以基础为主,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没有出偏题、怪题,没有故意为难学生的试题。在内容考查方面覆盖面广,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增加了对定语从句、冠词、感叹句、过去进行时态等考查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指导方法,培养能力

      今年的试题在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方面,突出体现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培养健康的人生观这几大主题。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理解选材多样,有记叙文、海报、异域文化习俗、旅游指南等等。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捕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所选的话题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让学生有话可说,且留有拓展的余地。

     

    [NextPage]

     

      语文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高级教师 吕丹

      2006年中考是实施了新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三年,同时也是我省大规模使用新课程标准第一次考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有了较大的

     
    变化,不仅对学生基本知识进行考查,而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进行了考查。

      第一部分是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不仅考查学生对名词名句词语的背诵和默写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进行了考查。与2005年相比,除了考查诗文的积累,还增加了对古文的积累的考查,扩大学生的积累范围。

      第3题是本次考试中对以往考试的一个突破。此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学生应在生活实践中,注意感悟社会生活,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

      第4题的第2小题的设置与2005年的不同在于对名著不是浅层次的浏览,而是要深入作品中真正去感知,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道题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考查,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第二部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整套试题看,既考虑到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在题点的选择和题型的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第6题的设置强调了学生语感的形成;第9小题则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体验,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第10小题的设置则是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示,也是近几年试题中没有出现过的新题型。

      说明文阅读中第18题注重了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在题干的要求上适当的降低了审题的难度。第13、14题的设置,考查的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能力及归纳整理能力。第11题增加了对词语语法结构的分析理解。

      记叙文阅读除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的考查之外,更注重了考生个体体验。主观性试题比重更大。如23、24、25题的设置,尊重考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及多角度地理解,让考生能够对文本的内容有延展性的领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及观点。同时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三部分考察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题的设置与2005年相比,在审题方面难度有所降低。话题是考生较为关注的内容,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从整个试题来看,2006年试题,贴近新课标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及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

     

    [NextPage]

     

      历史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高级教师 褚明兰

      今年是河北省首次大范围推广课改教学的中考,从历史试题中可以看出,与往年中考相比,今年的题型变化比较大,既有对传统题型的改造变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大胆突破的

     
    新题型,增加了试题灵活性和新的知识切入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总体上看,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紧扣新课标,稳中有创新。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题设计的角度新颖,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上,试题设置的出发点和情境大胆靠近社会热点,不仅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即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总结、评价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并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命题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第13题考查的是热点问题长征胜利70周年,第15题以专题知识切题,考查了中外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16题是比较型的选择题,对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共性认识,第17题,从多个知识点入手,对重要伟人的功绩进行总结归纳,第24、25题以学生熟知的革命歌曲为文字说明材料,联系历史上的今天,形式活泼,贴近生活,洋溢着时代的气息。

      二、图文并茂,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思维

      读图分析历史现象是今年试题的一大“风景”,形式灵活,难度不大。如: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图运用到试题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为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的文科大综合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思路。

      三、融入情境,探究问题,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践性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如:第33题用历史上两幅重要新闻图片作为问题创设的情境,围绕一个主题“中华民族的命运”,来探究问题,考查历史上的国共关系,将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巧妙融入其中,设问开放,答案开放,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要求学生善于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此类题型既是新增的题型,也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亮点,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特点是由历史问题入手来解决现实问题,真正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功能“以史为鉴”,紧扣新课标。

      四、体现国际合作、竞争、和平、发展的进步意识,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世界史的材料分析题以冷战后的美国为突破口,通过背景材料分析美国插手别国事务的目的,就是想称霸世界,然而美国为什么不能称霸世界,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的合作,多个强大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多极对美国的制约,联合国的作用,和平发展是主题等等。命题立意就是想让学生知道如何推动世界的多极化的形成及推动世界的多极化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使学生认识到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与多极力量的相互制约和牵制的关系,激起学生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意识。

     

    [NextPage]

     

      政治试卷评析

      石家庄市新华区教研室 梁晓丹

      2006年中考文综试题思想政治学科承袭了我省多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中考命题风格,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

     
    时政热点为载体,最后回归教材的指导思想,将科学性和时代感有机结合。

      试题设问角度比较巧妙,出乎人们的想象,使整套试卷在难度上具有梯度,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例如:28题(1)上述指标是针对什么国情提出的?提出这些指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有些学生对设问的层面和角度理解不准,将“提出指标的意义”与“这些指标的意义”混同,据对600份试卷随机抽查,结果表明,28题满分为7分,平均得分为5.489,得分率为78.4%。

      又如29题(1)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了什么影响,至于什么影响在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有所体现,那就是“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影响说明了: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d.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等等。是这两道看似简单的题却不容易拿满分。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如28题(2)请你写出保护环境的两个具体作法。30题(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对当前中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归纳并填写在表中。要求列举“应倡导的行为”和“应反对的行为”。此外还有非试验区的35题,是一道关于青少年自护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问题,是通过创设情境,使考生仿佛身临危险处境,必须运用所学所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套题不仅具有时代感,而且非常平实。

      多角度考查学生思维。例如29题,第一问需要发散思维,将创新与生产力、与国际竞争、与人才、与国家兴旺发达都联系上,要求思维具有发散性,如果思维狭窄和拘泥,不可能得满分;第二问却要求定向思维,仅从法律角度谈认识,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回答此题需要思维集中准确指向;第三问是联系青少年自身实际,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寻找理想、精神和成才目标,使一个很大的命题,最终落实到青少年的行为中,对青少年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覆盖面广,将教材的重点知识全部囊括。不回避热点,从去年6、7月份以后的百姓热点话题、政府重大举措、体育新闻、科技新突破、刚出台法律、法规、国际首脑会议等等一系列重大新闻实事均有所体现,很有时政性,对今后教学指导性很强。

      本套试题起到了由非课改向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对促进我省课程改革具有导向性,体现了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

    ......
    本文标签: 中考试卷 
  • 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