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主持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跟大家相聚在腾讯QQ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周雷老师,以及杨茂林同学,他们会跟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理性考研这样一个比较宏观,但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话题。两位嘉宾先跟我们网友打声招呼。

    周雷:各位腾讯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新东方的周雷。

    杨茂林:我是清华美院的杨茂林。

    主持人:现在各大网站的头条,都在挂您的盲目考研“七宗罪”,非常有意思,这到底是哪“七宗罪”呢?

    周雷: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我先讲一讲写这个文章的由来。因为我在新东方教考研英语课也有一段时间了,跟同学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技术层面的问题其实比较容易解决,比如说基础不太好,需要用一段时间提高英语成绩,还有一些同学可能是专业课有问题,还有的同学是选择学校等问题。我把这些问题都归在一个树的层面上,我觉得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也不是困扰大家的核心问题。近一两年以来,感觉到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大家对于考研这个事情了解的不够,而且非常的盲目,而且很多人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在一种非理性的情况下作出的一个选择。同学们经常问我的问题,也不是针对考研的,比如说英语如何复习这些基本问题来问,而是针对自己本科毕业以后道路如何选择,到底是就业还是考研,考研应该考什么院校,到底是学校重要,还是学校所在的城市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包括跨专业考研的话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基本上都是围绕这样一些问题来问。我感觉现在考研的事情,越来越成为大家人生规划的一部分。我们新东方的徐老师也提到过,有些人如果有特别的特质的话,其实没有必要走上考研这样一个道路的。所以针对大家平常出现的一些在考研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以及同学们的一些,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成功的做法,我也给大家归纳了一些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出发点,你是不是在跟风考研,是不是糊涂考研。这是第一宗罪。在新东方接触很多同学,其中有些同学已经糊涂到这种地位,就是已经去新东方上英语课了,但还不知道自己考哪个学校,甚至是哪个专业的研究生,就是非常盲目。而且考研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大学宿舍里面,其他同学都考研,所以他也试一把。如果你是以这样的心态去从事考研这个事情的话,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功的把握,而且还折腾掉了自己大半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的金钱和精力。

    主持人:这种跟风是不是还体现在家长的跟风上,可能邻居家的孩子考研了,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要考研。

    周雷:对,从中国社会来讲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家长都在攀比,孩子有没有上大学,现在上大学不稀奇了,因为本科的扩招,我相信有少部分家长心理也有这样的心态,比如说周围家的孩子能够考上研究生,起码是个硕士,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不是一个硕士呢,所以也存在一个学历的盲目攀比效应。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家长,他们那波人在教育上,以前有过一些情结,所以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学历上的要求更高一些。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杨茂林,你当初考研是什么目的呢?父母有这种想法吗?

    杨茂林:父母有这种想法,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想自己提高一下。

    周雷:第二宗罪就是热门专业,一哄而上。06年有127万人参加考试,07年我估计这个人数会更多一些。这样一个情况下,很多人会算一个比例,比如说1/3,或者是1/4,我个人感觉这个没有意义。因为考研跟高考不一样,当然也有全国的统一线了,但跟各个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你要看跟考这个学校的情况;热门专业,现在是考得人很多,包括热门专业、热门学校和热门地点。最热的成绩就是北京、上海,热门的学校就是所有的名校了,北京就是人大、北大、清华、师大,专业就是金融、管理、法律、新闻、国际政治,理科像计算机等等,考得人数极多,甚至达到了十几比一,二十比一的情况。很多同学可能选择专业的时候也不是很慎重,他选这个热门专业,也许有可能就是因为专业的名字比较好听。杨茂林同学也是来自于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可以请他介绍一下。

    主持人:清华美院的设计专业。

    杨茂林:今年报了大概900到1000人,招40人,大概是20:1。

    主持人:热门是对什么来热,是针对学习的人群,还是就业情况,就是说选择热门专业意味着什么?

    周雷:刚才杨茂林讲了他的情况,为什么那个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

    杨茂林:可能还是根据就业情况来说,而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爱好。我觉得搞美术、设计的,更多的还是热爱这个专业,所以才投入进入。

    主持人:实际上热门专业,从市场角度来讲,是好就业的。像金融、管理这种听起来似乎是好就业的,但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供求情况,比如说好多这种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很好就业,这还能称为热门专业吗?

    周雷:对,这是个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哄而上,他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工作好找,收入比较高的专业,大家可能会想到金融、管理专业,都挺好找工作的,一般都选择这种专业。其实这个情况,我们拿美国MBA教育类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美国培训MBA(工商管理硕士),全美大学有很多所,上百所,上千所的规模,但真正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在大的咨询机构或者是金融行,也就是排名前五十名的才能找到。其实中国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财会、管理。虽然你这个专业挺热门,但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实习机会并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下,我感觉以后的就业压力也并不是特别的小,其实也会是比较大的。还有另外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就是大家提名字比较好,就会觉得这个专业很好。我举一个例子,像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其实对外汉语教学现在考得人很多,我周围接触的很多同学都考这个专业,学中文、新闻的,凡是跟文科沾一点边的,而且强调学中文功底的,大家都在考。而且现在这个炒得比较热。因为国外有这种需求,包括孔子学院,大家会觉得这是不错的前景。但就我了解的情况,包括现在真正就业的同学来讲,可能今后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专业慢慢热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供大于求,所以千万不要被名字所吸引。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杨茂林: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热门专业的需求,更多是前瞻性的需求,假如这个很热门,投入的也很多,可能将来并不是热门,如果投入的人不多,而且比较冷的话,可能将来会是一个热门。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定位来选择,然后看自己是不是适合。

    主持人:还是要动态的看这个发展过程。咱们再说一下第三宗罪。

    周雷:就是考虑欠周,跨转专业。很多同学考研的时候都会换专业,目的很多,一般比较常见的,一个就是自己当年高考没有考好,被调剂到了一个自己不想读的专业。现在想通过考研来换一个专业,有的人可能高考的时候选了一个专业,说白了就是在高考的时候犯了我说的考研“七宗罪”的第二种情况,当年可能被一个很好听的专业的名字忽悠了,学了四年,但跟自己想象的不是一回事,想通过考研,换另外一个专业。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要讲一句话,转专业,大家不是不可以转,但要慎重。有的同学大幅度转专业,但要注意一个问题,你可能为了应付这个考研,读了这个专业的一些课程或是参考书,但没有一个积累过程,对于研究生阶段要学的专业的了解很浅,极有可能存在一个情况,如果本专业上研究生的人,在这个路上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而对于你来说可能刚刚从本科阶段做起,所以你会付出很多艰辛,而且走的慢了。我觉得不是不可以换,可以换一些相关性的。比如说本科学数学,研究生就选一个金融类的,或者是财会。本科学会计的,研究生就学管理,既有会计的实物操作能力,而且对管理又很了解。如果本科学英语,就学一个国际政治或者是国际贸易。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专业没有任何联系。

    主持人:我遇到过一个同学,本科学的是教育,上研究生的时候考了一个经济管理。

    杨茂林:我觉得周老实说的非常对,研究生本来是高层次教育,如果想把这个走的很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其他领域。但如果在研究生走的话,可能就跟不上节奏。

    主持人:据我所知,你本科学的是设计,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又回来学设计,这是为什么?

    杨茂林:工作的时候,咱们国家的软件、硬件都不是很好,没有太多提高。所以我觉得无论是经验上,还是学术上,都需要给自己提高一下,回到学校可能是非常好选择,无论是实践积累,还是学术上,给了我很好的平台。

    主持人:杨茂林非常幸运,本科学的是设计,工作当中也是自己的专业,然后又报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但很多同学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专业,想转专业,就不知道这四年怎么过了。您不妨做一个建议?

    周雷:很多同学可能现在正在就读于大学,而且会是大一、大二,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把现在的课程学好。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比如说杨茂林这样,本身就是学设计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你也不要荒废这四年时间,假设对这个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的话,能不能在大学四年里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假设报了一个法律专业,你对这个一点都不感冒,但对别的东西,比如说对国际政治,还有其他东西很感兴趣,大学里面会有一个环境,让你接触一些其他的课程。比如说参加一些社团,看一些书,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这四年浪费掉。有的同学觉得大学四年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能想考研,这样的话本科阶段的基础打得就不是很牢,如果想考研的话,肯定付出的东西要比别人多。这是需要大家考虑的,不管你现在学的专业是不是喜欢,喜欢当然更好了,把专业课程学好,成绩考好。如果不喜欢的话,把文凭拿到,发起自己的兴趣点。

    主持人:可以扩展其他专业的兴趣感,相对来说,面对考研或者是就业的时候都会更自信一点。

    周雷:没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现在说一下第四宗罪。

    周雷:很多同学现在比较喜欢学管理,而且认为学管理以后就能挣大钱,当老板。大家可以看,实际上首富比尔盖茨,根本就不是学管理的,连本科都没有毕业。中国国内顶级的,不管是IT精英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真正本科专业学管理的很少。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就是我们在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些在英美比较成形的高等教育当中没有的专业,比如说管理,而且他们管理分的很细,包括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其实管理这个东西,读书的话也是需要读的。但要做一点事情,就是管理一定要和实际的东西结合起来,这可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西方的MBA教育,要求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工作经验,而且MBA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实证基础上,就是在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用实践性的例子一点一点的积累,这不仅仅是考研的问题,也是高考的问题。我今天中午刚刚看到一条新闻,就是北京的高考两个状元都去了香港科技大学,他们读得专业都是管理,我个人的判断是,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选择。其实本科阶段读一点,比如说像中文,哪怕读英文、国际政治,以后有一点工作经验再去学管理,这是非常正常的途径。本科阶段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或者是技能教育,但绝对不是一个管理教育。这也是现在很多同学容易犯得问题,喜欢考管理研究生。而且我告诉你,你即便考了管理研究生,即便毕业了,真正工作当中是让你去做管理吗,直接当负责人吗?

    主持人:我跟很多学管理的学生接触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我选的管理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我毕业以后应该理所当然的走向管理岗位。两位都步入职场有一些年头了,不妨告诉大家一下,在工作当中,一个员工怎样才能走上管理岗位呢?

    周雷:第一点就是应该把本职工作做好,不管这个本职工作是像小杨这样做设计,我是一个教师的岗位,我们中文叫业务要精。第二点,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与人打交道、条理、思维的清晰程度,包括跟同事的相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综合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在课本上学的东西。如果真的说管理大师,中国古代,刘备肯定是一个管理大师,毛主席肯定也是一个管理大师。所以这个东西其实是和文化、哲学、文学,和整个所有人的综合素质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东西不是说,你看几本管理教材,我应该这么管人,那样管人,这就可以算了,其实不是。管理一定是来自于实践以后的提高,通过你在实践中,有时候觉得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都有道理,你现在看看书,这个东西在管理学上应该那样讲,那个东西应该在管理学上应该那样讲。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就是北大一个MBA项目的一个项目经理,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对,他说管理学最重要的掌握一套所谓的专业术语,概括你日常中所遇到的事件。日常事件我们其实都碰到,管理学就是拔高了一下,用一些理论化的,或者是专业化的术语点缀一下。这是很本质的问题。我也有很多学生,现在研究生都毕业了,学教育管理的,一般都是去高效教育处,做做课表。学管理的,可能就是去人力资源部,有可能算算工资,或者是医保局、社保局的,就是层面的东西更多一些。

    主持人:对于一个刚走出校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讲,不可能在短期内走向管理岗位,首先要有自己的专业立升,实际上他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才能帮助他在专业基础上走向管理岗位。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重要的就是人生素质的提高。那么第五宗罪呢?

    周雷:就是没有兴趣,还要强行的搞一点点研究。研究生,还是要注重一个研究的概念。在我的博客上,也有同学留言,如果说技能教育,可能大专就够了。我不知道设计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做一些最普通,最简单的设计,是不是读个大专也可以了?

    杨茂林:也是属于技术,不需要太多理论性的知识,实践经验很关键,可能一个中专、大专是也能做到,只要实践够就可以了。咱们国家的本科教育还是应该更多的培养学生潜力,挖掘自己的能力。欠缺就是学的知识太多,而没有传授给同学们,如何在工作中和以后的事业当中,如何做人做事。如果到工作岗位上,只懂做业务,而不懂得做事、做人的话,就很难生存。如果再重新回来读研究生的话,目的也是不纯粹的。

    周雷:对,是这样的。其实很多人学研究生领域,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硕士当做一个跳板。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北京这些比较著名的高校,比如说刚才说到的四所大学里面,人大、清华、北大,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报的也不少,比如说北大的古文献,人大的法制史。他们可能并不是对这个专业研究有什么兴趣,主要目的就是把它作为一个跳板,想以后来北京这样的城市工作,或者是想增加一下自己的学历,变成一个硕士。其实本科学什么专业,可能以后不是搞这个,但研究生如果是学这个专业的话,那么基本上有已经定型了。不可能再通过考博,再换一个专业,然后再搞别的东西,也经不起这个折腾了。所以一定要做好慎重的考虑。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就想着我拿一个硕士,或者是做一个什么事情,就考一个研究性的专业。而且真正做研究领域来讲,有的时候会很辛苦,不一定有很大的物质、财富回报,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考虑。如果你对这个东西没兴趣,只是为了一些实物目的,搞一些研究,这对这个学科来说是悲剧,对于自己来说也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与其这样的话,还不如把这个名额留出来,跟那些真正有兴趣搞这方面研究的人来做。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可能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先考研究生,考上了再说,可能这时候就会选择他觉得是冷门的专门。这个问题上,你们二位有什么建议?

    周雷:所谓理想工作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所以大家期望值这方面,我觉得还是不要太高。再一点,一个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给你提供发展的空间,这个非常关键。不要看有的工作,虽然开始的时候比较辛苦,或者是待遇各个方面并不是很好,但也许它给你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个人感觉,你其实可以适应一下,不要在乎短期经济利益的回报。这可能是更加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希望大家调整一下心态。

    杨茂林:我觉得如果工作不好找,逃避这个问题,就去考研的话,这是对困难回避的状态,这也不是很好。即使是考博士之后,也不一定好找工作。所以你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发现你自身的弱点和优势在哪儿,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按照周老师说的,还是比较好处理的,就是找准自己。

    周雷:可能毕业以后在大学里面生活了,就当一个老师了,这种机会也有,但很多时候也是到社会上去。如果逃避社会,还不如早一点进入社会,对社会有一个了解。找工作,我经常讲一个占位子的原理,其实找工作,经常像我们玩儿的游戏,四个人三把椅子,你早占一个位子,可能那个位子就归你了。一般单位不会说因为你是研究生毕业,他是本科生毕业,但他已经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而且工作也干的很好,为了提升文凭档次,而把他辞掉。

    主持人:有的人开玩笑说,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对象。咱们下面谈一下第六宗罪。

    周雷:主要是指一些大四同学,他们在考研的时候,一般都是大四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一般来说找工作,这个时间也差不多。很多同学是这样的心态,现在是大三大四的暑假,看看有什么招聘会,转一转,结果发现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十月份甚至十一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我要讲考研还是一个很难考的考试,毕竟录取比例也不是很好,除非你底子很好,专业课一点问题没有,这样可以准备几个月,但这样的人很少。

    主持人:而且把找工作的时机也耽误了。

    周雷:对。如果两头都占的话,反而都占不上。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同学,现在起码要有一个主攻方向,考研和找工作虽然来说不矛盾,但要有一个主攻方向。如果有了一个主攻方向的话,两个在时间有有冲突的话,比如说下午有一个招聘会,还想去听一听考研辅导班的话,你就可以决定到底去哪个了。

    主持人:杨同学呢,你当初是怎么选择的呢?

    杨茂林:主要是以找工作为主,也考研。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选择考研。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目标,这个时候辞掉工作,有8、9个月的复习时间,来参加考试,这样的话成功率会比较高。

    主持人:跟你第一次考研的心态不一样。

    杨茂林:对,那时候更多的是跟风或者是家里的影响。

    周雷:我觉得8到9个月是比较黄金的时间,我建议大家不要搞的时间太长,专业课够,而且复习也可以。杨茂林是考艺术类的研究生,但英语考了70多分,相当高了,抛开艺术不谈的话,考其他专业英语能考到70多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说他这8、9个的复习是非常充分的。

    主持人:我在您的博客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留言,当初我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年薪6、7万,有一个副总机会没把握住,心理一急就决定考研,我又要上课,又要复习,加上离开学校很多年,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考了二次不中,第三次又要考听力,我一直学的是哑巴英语,三次不中,所以骑虎难下,考了五次。最终以某校第七名的成绩考上研究生了,我觉得考研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六年来,我以前所在单位的两个手下是市级的老总,我现在还是一个部门经理,只进不出,人民币损失了不少之外,还搞得家里不得安宁。所以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您怎么看待他说的这段话?

    周雷:这就是我讲的考研“七宗罪”的最后一个,就是一考再考。这个同学选择考研的目的不是很纯粹,他是为了换环境,或者是换工作来考研,或者还有一点赌气的心理。首先这个选择就不是很理性。我现在发现很多同学,不是专门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或者是让自己的学业更近一步而考研,而是有很多其他目的。比如说工作中没有抓到机会,我就索性不干了,去考研。今天在我的邮件里面,有一个同学说,他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待在一起,可能有一些代沟,他是为了逃避跟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我就要远走高飞。也有同学考研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失恋了、恋爱了,有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问题的出发点不是从自身角度出发。

    周雷:对,而是从其他角度出发。另外一点,大家一定要算好,我们人生中做任何选择,其实都有一个机会成本。你选择了这件事情,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很多选择的机会。如果你现在的生活也比较美满,或者是工作潜力一片光明的话,除非你现在想要一个更高的提升,这时候可以考研,而且算好了,最好是一次成功,如果不成功,考两次可以,但不要考三次。套用中国的古话,事不过三。我们一般考研的同学都是在人生的黄金时间,25、26岁,到34、35岁,在人生精力、体力最充沛的时候,如果是脱产,如果是辞职考上三四年的研究生,这段人生将是一片空白。说不好听的话,你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写简历都不好写。因为那段时间在干吗呢,在家考研,这不是很好的事情。

    主持人:出现了一个断层,在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可能也是这样,第一年没考上,在家复习一连,如果第二年还是没考上的话,又耽误了工作,可能应聘单位会问你其中的情况。

    周雷:我不鼓励,本科毕业以后全职考研。

    主持人:应该先工作一段时间。

    周雷:对。比如说大四的时候考一次,如果没有中的话,可以找一份工作。起码能够养活自己,我们现在很多同学,可能因为在西方来讲18岁就成年了,中国人的成年年龄比较晚一点,到22岁大学毕业成年。但我发现很多同学在22岁,从心理上来讲还没有“断奶”的过程,经济来讲也是这样。可能改革开放以来,条件也好了,家里都是一个孩子,22岁不工作,家里也能承担起。有的同学会说我可以找一个很好的理由,现在复习考研,不找工作,从中国传统来讲,不是很符合孝道的做法,父母为你辛苦那么长时间,都大学本科毕业了,现在还要专职考研。一般来说,中国父母都希望孩子上进,如果你提出这个要求,不找工作,考研,我相信99%的父母都会说,你就好好学习,考研吧。我还是希望大家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而且试不过三,同时我不鼓励专职考研。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老师对“七宗罪”的解读。我来归纳一下,第一个就是要不要考研,两位嘉宾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周雷:我经常讲有三类人迟早要考研,一类是对研究、对学术比较感兴趣的,像小杨,他对艺术史、设计史等方面比较感兴趣,在这个领域中,他会越做越深,这种人需要考研。第二类,如果以后想从事教育行业的,这需要考研,这也是一个国际惯例吧。第三个领域就是医疗。如果既不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同时也不想当老师、医疗的话,还是先工作不要考研。

    杨茂林:我认为一是兴趣,第二是根据专业。同时我想说,要把考研这个事,不单单看作是一种折磨、煎熬,而是看作一种品质。这样的话备考过程中会是非常快乐,向上的心态,而不是被动心态,这样的话对考研成功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选择什么时候考研会比较合适?

    周雷:如果你对学术比较感兴趣的话,本科毕业接着考,这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是想积累一定的经验,我觉得你工作两三年再考研会比较好,而且和社会接触过程当中,你的选择会更加理性一些。

    杨茂林:我觉得什么时候考研还是要看自己,因为考研没有人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想考的时候才能考。如果各种原因逼迫你考,或者是没有办法而去考,这样一定不会成功。

    主持人:这是动力问题。

    杨茂林:只有发自内心想考,才能考上。

    主持人:就不会把自己的精力、时间做一个盲目的投资。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专业。刚才咱们说了,包括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咱们如何选择专业,是看学校、导师,还是什么?

    周雷:第一点是看兴趣,第二点看就业前景。可能大家对于日后事业上的成功,金钱、物质的回报看得比较重,如果你从事这个职业,不感兴趣的话,其实是很痛苦的事情。第二点,其实每个领域,只要你做好了都会有很好的回报,这是肯定的。

    主持人:假设我要选设计专业,我是看这个专业在这个院校的排名,还是看院校的名气,或者是这个院校不怎么样,专业不怎么样,而是导师不错。

    杨茂林:一个是兴趣,还有院校和导师。如果院校不错,或导师很有建树的话,都是可以选择的。但一定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非常不愿意去读,这样对以后的发展没有好处。

    主持人:假设我专业选择了的话,应该以什么心态去准备?像在职人员,如何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

    周雷:复习计划,无非是打牢自己的基础,毕竟还是一个考试,就需要有一个应试的方法。像杨茂林同学考得那么好,包括英语那么好,其实他的英语都是没有间断的,包括雅思,虽然成绩不是那么好,但有了一个准备过程。比如说你是一个应届毕业生,你已经想好了,可能工作两三年以后考研,那么在你工作过程中不要放弃英语的学习,比如说专业书籍的阅读,积累一些东西,到最后后积薄发。我们新东方老师都讲过,外面的老师也讲过,比如说复习真题、记忆等等。如果考研大家准备充分的话,还是可以的。只是现在很多人准备不充分,而且出发点比较盲目,才会导致失败。

    主持人:很多人考研对自己的专业不太了解,直接反应的就是没有自己一个学习计划,不知道怎么安排。周老师是研究生毕业,杨同学是研究生在读,你们可以说一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计划。

    周雷:这也是大家考上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其实研究生的学习,比本科更加自由一些。我看也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中留言,问到说,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学习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差别?最大的一点差别,其实本科阶段还是灌输的更多一些,老师上课,学生听讲。但是到了研究生的阶段,可能有些研讨的性质,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刚才强调的一点,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注意所谓的兴趣问题,因为如果你不感兴趣的话,读这个专业、书籍会很吃力。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研究生是一种自主学习。我个人感觉,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有两个对大家收获最大。一个就是你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说导师给你布置一个课题,你得出一个结论。第二个能力,就是社会实践的能力,希望大家到了研究生阶段的时候,千万不要躲在象牙塔里面,一定要多跟社会接触,把自己学习的东西多跟社会实践接触。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做其他的事情,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杨茂林:我觉得读研的时候发表一些文章,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的刊物上,这对自己会比较有帮助。同时研究生还有一个有时,就是跟国外或者是国内本行业的人士有一些接触、交流,比如说我设计的时候,设计到国外某公司的产品,我可以通过导师或者是学校直接同公司取得联系,并跟他们进行交流,把他们当初的想法、意见和当时做这个的初衷,我理解以后,作出一些我的意见,这对我以后会有帮助,这是研究生和本科生非常关键的区别。

    主持人:就是说研究生阶段,研究问题就不是说导师给你的问题,而是你主动提出的问题。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马上要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想请两位嘉宾,给我们网友说一些祝福的话。

    周雷:希望大家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理性的,只有通过理性的考研,才能够考上自己心怡的研究生。我强调的是理性考研,而不是说大家不要考研了,我反对的是盲目考研,而提倡的是一个理性考研过程。

    杨茂林:我希望广大考研用积极心态去应对考研,同时不要看作是负担,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学习过程。知道你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战胜自己取得成功,这种经验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一个相当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毕竟考研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我们走完了第一步,还有很多路要走。在考研过程当中,为以后培养更多的能力,为以后的人生起到帮助作用。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谢谢大家!

    ......
    本文标签: 考研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