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就要开始了,想想7年前,我梦寐以求能够上一个重本,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就行。但是现在我看到,有相当多数量的年轻人却主动放弃了高考,为什么短短的时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这些年轻人会带来多少不一样的道路和需求?
1050万,1020万,957万,933万,高考人数为何连续三年减少,933万人报名参加,大约72.3%的孩子会被录取,这就是2011年高考。一些高校联手抢夺生源,一些高校仍在扩大规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无米下锅,而有一所高校却坚定地选择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道路。面对这些政策,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如今的大学是不是对我们来说是必须的,念了大学之后,出入将会如何。
和2008年相比,三年时间,中国的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17万,而高考录取率从2008年的57%,今年则会突破72%,包括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在内的全国八个省市,录取比例都已经超过了80%。对于不断扩大规模的中国高等教育,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走低,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我们需要切实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考报名人数的连续下降?在中国,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是不是在增加?规模究竟有多大?
随着出国留学的生源扩大,我们不难看出,人才资源大量的流入海外。这对中国以后的市场和人才储备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而今,留在中国的学生们,在以后的出路上会更难生存。
现在除了读大学,出国留学,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外,中国在
公务员考试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公务员考试历年成增长的趋势,包括
政法干警。这些出路可能只有少部分人会去想,中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国家,然而现在的人却选择了潮流,但这种潮流的跟随并不是盲目的。公务员考试和政法干警考试,这些考试都是比较严格的,考察的是大家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些对大家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在这一方面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
胡岑然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来这边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的一个包容性,所以你会接触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和各种各样的知识,然后和这些人交流,也会让你的视野开拓得更多。
陈曦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美国在科研方面,然后再有这些科学家,在他们研究的这个前沿性,这个前瞻性方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晓哲 嘉华世达国际教育副总:去年在我们这里办理留学服务手续,同时又参加高考的学生呢,很多人成功获得了国内的大学录取,但是90%的学生,最后还是选择了到国外去读大学。
除了寻找更好的出路,新的读书无用论是否也在导致另外一种形式的弃考呢?目前我们还无法得到这方面的统计数据。而另外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我国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或许会延续到2020年前后。
从好的方面来解读,原来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而且有的时候可能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的话,那就接着回炉。这种复读的学生减少,这种数量有所下降,可能表明我们现在并不是用一考来定终身。如果我这次考试独木桥过不过去,有可能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我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了,可能进了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有的可能也选择了出国。
王锡锌:我们过去一直在讲这个高考制度,应该说过去30多年,对于我们国家人才培养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今天也到了一个时候,我们需要认真地来反思,而且不仅仅是反思,我觉得需要行动。对于高考以及后面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过去应该说我们讨论地多,但真正做得比较少。今天我觉得许多人放弃高考等等,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用脚投票的情形,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高校来说,对于我们高教制度来说,应该会有冲击。第一个冲击就是假如有些人用脚投票选择走了,那我们必须想一想,同样是办大学,为什么我们大学留不住那些人?另外,当我们上面有条件的走了,而下面一部分,真正我们想让他来的又来不了,这时候从人才竞争的这个意义来说,我们高等教育制度同样也是需要反思。反思到一点,其实就是改革,所以这个关于高等教育的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其实意识到这些,也已经提出了,现在我觉得关键是要探索和行动。
从这些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教育制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到很多学子,但这种改变不是挥之即来的。而年轻的我们,为什么现在不抓住现有的制度,利用起来?从一个朋友口里听说,公务员考试类型的出路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既可以避免没有资金去国外留学,也不用靠背景去支撑,完全是一个公平的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