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 李华

      中考将至,社会上关于中招中考的信息量很大,其中不乏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初三年级的同学们面临毕业、升学,究竟如何准确掌握和了解今年的中招政策和报考信息,填报好升学志愿呢?在此向同学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用好手边三本书 勿轻信小道传言

      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在错误信息引导下填报了升学志愿,没能考取与考分相当的、更理想的学校。从他们的遗憾中,考生可汲取一个教训:不要轻信小道传言。

      案例

      小A的成绩十分优秀,欲报考外校,但老师告诉他,若将本校报为第一志愿,可以市级三好生身份直升本校,否则将不能被评为市级三好生,而且以后也不再录取他。不得以,他选择了报本校。看着能够被其他学校录取的结果,他感到委屈和遗憾。

      小B的成绩排名中等靠后,原本有些想法和打算,她却听信了“必须填报某类学校,否则将没学上”的劝导,结果比自己分数低的同学考上了自己所想去的学校,她后悔不已,却为时已晚。

      分析

      “必须将本校报为第一志愿,否则够分也不予录取”、“只能报某所或某类学校,否则会没学上”等说法不符合中招政策,请考生不要听信。因为我市中考中招基本采用计算机管理,有严格的纪律规定和组织程序,完全能确保各工作环节不被任何学校、任何人的意愿所左右。填报志愿时,只有市级三好生直升、文体科技特长生报考传统项目学校等5类情况下,考生才需要将学校(专业)填报为第一志愿(详见《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第146页)。

      建议

      小道传言是绝对不能轻信的,那么如何准确获取权威的中招政策、信息呢?眼下,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印的三本书已经发到同学们手中:《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和《2006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部分学校情况介绍》,简称为“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学校介绍”。填报志愿前,建议同学们认真阅读,用好手边这三本书,这可以说是帮助你们去伪存真的法宝。

      也许有同学说,面临中考,时间宝贵,哪有时间读政策?我想大家不会忘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这三本书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却有各自的侧重点:“招生简章”公布了学校招生指标分配情况以及填报志愿须掌握的相关政策;“报考指南”则主要介绍全市关于中招中考工作政策规定、各区县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体检标准以及考生通过信访渠道询问的主要问题解答;而“学校介绍”主要是为考生了解招生学校搭建的一座桥梁。

      现在你们不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试试以下阅读方法:

      1、以招生简章前言为主线,阅读报考指南相关章节,了解详细内容,从而掌握中招基本政策。比如,对考生年龄、户籍的要求、对志愿填报顺序的要求、身体条件、收费标准等等。

      2、着重了解与自己有关的政策,千万不要忽略了“招生简章”招生计划部分“特殊说明”栏中的内容。例如对特长生、三好生有哪些规定,享受加分待遇的资格、条件,跨区报考要办哪些手续,什么时间办、自己要填报的学校有否特殊要求或自己是否具有填报资格等等。

      3、要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中的各类学校招生计划部分,充分考虑个人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此时,可参阅“学校介绍”或据“招生简章”刊登的通讯方式直接与校方详细了解这些学校路途远近或住宿条件、收费标准、升学或就业前景、学校(专业)今年在本区的招生人数以及其去年在本区招生人数及录取分数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择利除弊切合实际地选择志愿学校。自己确定要报考哪类学校后,以所要报考的学校为重点,适当扩大范围了解其他学校招生计划,选择自己适合且热爱的专业。切忌人云亦云。否则,会因自己的愿望与客观实际不吻合,对录取结果感到不理想而遗憾。

      另外,注意了解本区县具体工作安排。各区县中招办也将围绕全市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安排工作、编印有关宣传辅导材料。这些资料汇编的有关规定、要求,都是考生填报升学志愿之前之中必须做到或必须参考的依据,也是市、区县中招办为维护广大考生以及招生学校的合法权益,公布全市招生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的主渠道,更是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中招中考工作的重要环节。

     

    [NextPage]

     

      参考去年录取分数 合理拉开志愿梯度

      志愿报高或报低,都会导致无法被适合的学校录取。其实,中考填报志愿时,除提前招生志愿外,考生参加统一招生,最多可选报八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选报两个专业,只要合理填报,拉开志愿梯度,就能避免走极端。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填报了提前招生志愿并被录取,那么后面所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则视为自动放弃。这是因为提前招生

     
    录取在前,我们要向学校提交录取学生材料,这样考生信息库里就没有你的报考信息了,自然不会再有参加统一招生录取的机会了。

      案例

      小C成绩还不错,打定主意要上普高。于是填报志愿时,没多做考虑,全部填报了普高。谁知中考时身体不适,大病一场,虽然坚持3天考完了试,成绩却远不够普高录取线,而他又没填报职技类学校志愿,出现了“两头落空”的局面。

      小D是一般高中初中部的学生,特点是考试成绩容易受情绪影响,起伏比较大。如果发挥好,考重点校完全没问题;发挥不好,连上本校都有点勉强。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学习成绩没信心,抱着“求稳妥”的心态,报了几所符合或略低于自己学习成绩的学校。结果,中考发挥较好,达到部分示范高中校的录取分数,却由于没填报志愿而失之交臂。

      分析

      中招录取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即,计算机将考生按其中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出顺序,再依序按照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用通俗的话说,是按分数由高到低排序,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录取。所以不会出现“上一个志愿未被录取,会影响下一个志愿录取”的问题。据此,第一志愿可比自己平时成绩水平报的稍高一点,最后一个志愿要比平时成绩水平报的稍低一点。这样当你在考试中一旦超常发挥或出现失常时,不致因未报自认为不可能去的学校而遗憾。

      建议

      考生首先要仔细研读“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学校介绍”三本书,准确了解、掌握中考中招政策。

      其次,要在综合考虑个人志趣爱好、临场发挥的能力、心理素质、身体条件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客观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及成绩在本区县排序所处的大约位置,然后再选择升学方向。例如,是上高中还是上职技类学校?是参加提前招生还是统一招生?切忌好高骛远。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将自己所选定的学校按竞争难度合理排列志愿顺序。即参考学校去年录取分数,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同时要注意志愿排列一定要有梯度。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以上排列志愿顺序的原则,不包括按政策要求必须填报为第一志愿的学校(专业)。例如,经专项测试合格并具有“特长生”资格的考生,须将报考的传统项目学校填报为第一志愿,否则不予录取等等。

      第四,要准确填写报名、报考信息。为了方便考生填报中招志愿,我市采用网上报名、报考方式。大家都知道,录取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而确保信息无误的关键是考生本人。因此考生要认真阅读报名、报考须知,详知网上填报方法,按步骤要求如实、准确填写各项信息。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信息安全和保密,要选择安全的地方上网且不要将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告诉别人。最后还要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地进行核对,以免因信息误差,导致录取结果不理想。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应如实填写年龄、出生日期、住址、届别,以及户口所在地等个人信息,否则一经查实,将依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参加录取的资格,其后果由考生个人承担。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招生录取结果的公平性。因此大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以免给自己造成遗憾,也影响他人的正常录取。

     

    [NextPage]

     

      尊重孩子报考意愿 家长不要盲目包办

      为孩子包办填报升学志愿,是许多家长的做法。而考生本人,要么由于自己没主意,要么迫于父母压力,只能遵从,结果因没能报考自己想去的学校或上了不适合自己的学校而感到遗憾。

     

      案例

      小E学习成绩一般,但对汽车很感兴趣,希望报考中职汽修相关专业,将来做一名汽车美容师。父母却不同意,希望他能上普高,将来考大学。他虽然择校上了一所普高,却因为学习劲头不大,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其他同学,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转到中职校。

      分析

      选报升学志愿,是考生的个人权利,不仅学校、老师不能限制考生报考或私自涂改考生志愿,家长同样也要尊重子女本人的意愿,不能包办代替。

      据2005年统计,有关部门办理了215名学生转学相关确认手续,其中由普通高中学校转往中专学校的89人,占总数的41.4%。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困难。因此,希望家长要以人为本,不能因自己“望子成龙”心切或为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理想,而忽略了子女自身的条件和意愿,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样做极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造成其学习困难以至影响身心健康!

      建议

      考生要增强维护自己报考权利的意识,家长应适时做好引导、保障。考生遇有限制自己填报志愿的情况,在反复表明自己的态度,据理力争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要及时、据实向本区县中招办或市中招办反映,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当子女没有自己的意向时,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帮他们权衡利弊提出建议,引导他们参与探讨,借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样,同学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家长的建议,理解尊重他们的意见。

      对每个考生来说,中考是对初中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初中毕业升学是人生第一次选择,也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只要大家能保持心态平和,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在认真复习文化课的同时,确保身体健康,就一定有所收获并取得成功!

    ......
    本文标签: 中考 志愿 
  • 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