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教育心理学试卷A

    题号

    总分

    统分人签字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⒈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相一致。

    A动机原理;  B强化原理;   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D成熟概念。

    (     )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     )⒋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     )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     )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     )⒎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发现学习。

    (     )⒏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         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     )⒐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     )⒑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青少年偷偷抽烟。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     )⒓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     )⒔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     )⒕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时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     )⒖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     )⒗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⒘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         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⒙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     )⒚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     )⒛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1.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与        

    2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                           、运动技能、态度。

    23.学习策略包括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5.意义学习包括三种意义:                         

    26.有效自编测验的主要特征为: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7.迁移

     

    28.创造性

     

    29.学习

     

    30.精加工策略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32.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33.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小题,满分10分。

    34.简述并评价各种动机理论

     

     

     

     

    教育心理学试卷B

     

    题号

    总分

    统分人签字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⒈口头言语的发展关键期是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     )⒉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     )认知风格差异性具体表现为:         

    A.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复合型与发散型    D.以上都是

    (     )⒋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     ) 学会写字,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     )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     )⒎“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是         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A.观察学习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尝试错误      D.完形

    (     )⒏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         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     )⒐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     )⒑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青少年偷偷抽烟。                  

    (     )⒒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     )⒓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     )⒔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     )⒕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     )⒖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     )⒗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⒘小林在上课时做怪动作,同学们哄堂大笑,以后他经常在课堂上做怪动作。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⒙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与感知运动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     )⒚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     )⒛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1.个体为了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的一种需要,被称为        

    2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智慧技能、                  、运动技能、态度。

    23.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5.在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本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这种学习被称为        

    26.有效自编测验的主要特征为: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7.迁移

     

     

     

    28.自我效能感

     

     

     

    29.定势

     

     

     

    30.精加工策略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32.意义学习有哪些主要的条件?

     

     

     

     

     

     

    33.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小题,满分15分。

    34.阐述各种迁移理论,并评价之。

     

     

     

    [NextPage]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NextPage]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1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教育目的 是指人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学校课程 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4.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5.班级的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会陷于紊乱。

    二. 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读写算教育、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人类教育的产生、古代学校的出现、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内发论、外铄论、成熟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自然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授受关系、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知识性课程、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起学习动力、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掌握知识、激发情感、道德内化、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  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     、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科学知识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教师的教学目标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主体      ,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教学的  启发性    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以。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天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学生由于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所以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五. 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简述教学的一般人物。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实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了解该学科的思惟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教育实体、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是   的特点(古代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康德的《论教育》、赫尔把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班主任工作、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 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 法律  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中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    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8.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为重点。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专门  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的文体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 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机器基本精神是什么?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体?

    确实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  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了解该学科的思惟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3

     

    一. 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赫尔巴特、卢梭、洛克、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课程、课程标准(教学大纳)、课程计划、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外部分组、内部分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认知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常规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延时    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教学大纳    和教科书。

    9.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素质教育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现实          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模象直观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要结合的原则            

    15.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和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客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能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传道

    授业解惑

    示范者

    管理者

    研究者

    朋友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进学生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NextPage]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一. 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认识策略、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60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45岁、4岁、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强化说、认知失调论、从众说、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冲动性、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图表、新知识、认知框架、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学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动作表征、符号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最新获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词汇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 认同   、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  迁移  

    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自我效能感       

    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个别差异性     

    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律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   对教师的期望     

    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     

    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教学    

    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

    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四.论述题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刺激比较、刺激分化、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练习律、动机律、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在强化、负强化、替代强化、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加涅、奥苏伯尔、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先行组织者、认知结构、比较性组织者、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短模段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变式、比较、概括、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100120140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加涅、桑代克、布鲁纳、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能力、气质、性格、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博格、皮亚杰、斯金纳、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67岁——1112岁、1112岁——1415岁、89岁——1617岁、67岁——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桑代克、贾德、奥苏伯尔、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过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学生毕业时、教学过程之后、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步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此确立勒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关键期     

    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   任务   

    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和 斯坦福—比纳    智力测验量表。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维果斯基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等心理成分。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   场依存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诱因      

    10.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   负迁移

    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      的过程。

    12.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 联结          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15.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分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三个发展阶段。

    三.判断题

    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

    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动相比,附属内驱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3.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发展,力求成功者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4.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5.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

    6.一般迁移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学习态度的迁移。(√

    7.负强化与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

    1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信度

    四. 简答题

    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性。

    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五. 论述题

    1.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

    一. 选择题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强调直观教学、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7岁、3岁、12岁、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布鲁纳、加涅、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教学媒体、教师的爱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正迁移与横向迁移、普通与特殊迁移、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评价阶段、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依从、接受、认同、内化)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U型关系、倒U型关系、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生、人和动物、动物、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望梅止渴、蜘蛛织网、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创造性、学习迁移、发现教学法、学会学习)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发展认知结构说、习得三类知识、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 填空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    成就动机   

    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调节策略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    陈述性     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  自我实现      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   中等    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具体运算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 结果   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         和学习。

    13.           桑代克              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    心理  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           判断题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0.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展学习。(

    四. 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五.论述题

    1.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NextPage]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和答案(一)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D
                      
                      
                       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
                        A.教学和教育
                        B.升学和就业
                        C.教学和科研
                        D.生活和生产  答案:C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答案:C
                      
                      
                       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C
                      
                      
                       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答案:D
                      
                      
                       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答案:B
                      
                      
                       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C
                      
                      
                       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答案:B
                      
                      
                       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
                      
                      
                       1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A
                      
                      
                       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B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答案:B
                      
                      
                       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答案:B
                      
                      
                       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答案:D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A
                      
                      
                       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答案:B
                      
                      
                       2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
                        E.教育形式  答案:ABC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答案:BD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ADE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答案:ABCD
                      
                      
                       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答案:BCE
                      
                      
                       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制约教育目的
                        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  答案:ABCDE
                      
                      
                       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E.控制人口流动  答案:ABCD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答案:ABCDE
                      
                      
                       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
                        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ABCE
                      
                      
                       10.学制具体规定着( )
                        A.学校的性质
                        B.学校的任务
                        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
                        E.学校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E
                      
                      
                       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E.协调作用  答案:ABCDE
                      
                      
                       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E.福禄倍尔  答案:ABCE
                      
                      
                       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答案:ACD
                      
                      
                       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克伯屈
                        E.瓦·根舍因  答案:ABE
                      
                      
                       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
                        A.教学
                        B.科研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E.智育  答案:ACD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
                        A.身体锻炼
                        B.精神生活
                        C.品德培养
                        D.智力开发
                        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  答案:ABCE
                      
                      
                       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
                        A.协调育人
                        B.优化环境
                        C.组织协调
                        D.监督管理
                        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  答案:ABCD
                      
                      
                       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答案:ABE
                      
                      
                       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ACD
                      
                      
                       20.义务教育是一种( )
                        A.普及性教育
                        B.自愿性教育
                        C.强制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
                        E.选拔性教育  答案:A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  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  答案:人的培养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  答案:教书育人
                      
                      
                       4.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  答案:基本结构
                      
                      
                       5.德育包括____、____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答案: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6.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在__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  答案:课堂教学 正规教育
                      
                      
                       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答案: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规律  答案: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2.人的身心进展  答案: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3.教育方针 
                      答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5.狭义的教育 
                      答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答案要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
                      
                      
                       2.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要点: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要点:
                        (1)重视学前教育
                        (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案要点: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六、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答案要点: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NextPage]

    《教育学》模拟试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

    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凯洛夫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练习法    实验法    试验法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    现场教学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    巴班斯基    布鲁纳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评定学生操行    教育个别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领导地位    启发指导地位    顾问地位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问题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六、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孔子;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

            (2)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3)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

    7、190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的转化工作。

    11、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发展方向    发展阶段    发展结果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教学工作    校外活动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教育目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    儿童的年龄特征     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论语》    《理想国》    《学记》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备课    排课表    批改作业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教学目的    课的具体任务    学科特点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电化教学    复式教学    课堂教学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3、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

         2、我国小学教育评价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教育学》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           2、教学活动

    3、布鲁纳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9、实用性 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10、优秀生、差生

    11、缺陷矫正  早期干预

    二、不定项选择

    1AC  2B  3ABCD  4ABCD   A  6C  7C  8A  9A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六、论述题

       1、提示: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崐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崐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之能自崐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2、提示:问题有:1)重知识轻能力  2)片面追求分数  3)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4)制约教学改革。 

    改革做法: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七、实例分析:

         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教育学》试卷 (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______;2)_____;3)_______。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和_____。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____、____和_____。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___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凯洛夫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备课    排课表    批改作业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顺序性与阶段性    特殊认识过程    发展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

              谈话法    复习课    单一课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孔子 苏格拉底    孔子 亚里斯多德    孟子 柏拉图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    布鲁纳    巴班斯基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审美教育    五讲四美教育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

            周恩来    毛泽东    蔡元培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方针

         2.教育方法

         3.教育影响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教育学》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      

    2、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3、1902、壬寅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6、出生的第一年、  六、七岁、  青春期(14、5岁)

         7、核心、纽带、具体执行者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9、核心、出发点、归宿 10、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AD  4CD  5A  6C  7A  8A  9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 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解释名词

    1、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            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3、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            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五、简答题

         1、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崐的来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崐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对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②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即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复盖面,又要突出重点。

         ③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须的纪律、形成舆论等。

    六、论述题

           1、提示: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教育者。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示: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崐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①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七、实例分析                         

         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NextPage]

     


                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理论辅导班《教育学》全真试题(-)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
                      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 ( )
                      a.决定作用 b.导向作用 c.提供了多种可能 d.促进作用
                      (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德育 d.智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说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
                      a.未成熟的人  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 d.被塑造的人
                      (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教学课程 d.三者都是
                      (14)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  )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  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讲授新知识 d.领会新知识
                      (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  )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团队活动  d.社会活动
                      (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
                      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  )
                      a.民主管理 b.平行管理 c.集体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
                      (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称为(         )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

                      (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4)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         )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5)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               )期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
                      (7)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说明了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一个(     )职业

                      (10)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     )关系
                      (11)在我国,课程文本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      )和教科书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     ),基础性和普遍性

                      (13)课程的编制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其中(    )既是一个课程编制过程的终点

                      又是新的课程编制的起点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    )原则

                      (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16)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7)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

                      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或利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  )

                      (19)根据构成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道德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         )
                      (2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

                      机智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机制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什么是学校课程,其开发形式有哪些?

                      (5)简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道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四.论述题。

                      (1)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

                      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教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2)举例说明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NextPage]

     


                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理论辅导班《教育学》全真试题(二)
              

                      —.名词解释
                      (1)       狭义教育
                      (2)       广义教育目的
                      (3)       学校课程
                      (4)       教学组织形式
                      (5)       班级的目标管理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   )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
                      d.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掌物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    ),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教育家是(   )
                      (4)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
                                   )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
                      (6)教育目的有但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        )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的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育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

             

    [NextPage]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一)
                

                      单选题:
                      1.  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选A)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选C)
                      A 初创时期  B 发展时期  C 成熟时期  D 完善时期
                      3.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选B)
                      A 《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4.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选D)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5.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选D)
                      A 1903  B 1908  C 1913  D 1924
                      6.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选A)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 《教育心理统计》
                      多选题:
                      1.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BCD)
                      A教育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  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ABCD)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  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ABCD)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选AC)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 演绎法
                      填空题:
                      1.  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2. 
                      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
                      3. 
                      在教育心理学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为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4.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5.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6.        1877年,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        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五个方面。
                      名词解释:
                      1.  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2.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3.  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简答题:
                      1.  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7分)
                      ①所教的学科知识。
                      ②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
                      ③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
                      ④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
                      ⑤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
                      ⑥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
                      ⑦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2.  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这里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问题是作为学校的教育过程,它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4)教学环境
                      包括教学媒体,学校物质环境、教室里的布置、温度等等以及集体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间关系、班级之间的关系、校风、舆论——校内以及社会上的舆论等等。可以说,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4.  请简述应从哪些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的有效性 
                         
                      一个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必须经过几个检验。因变量的变化必须只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这意味着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每一方面都是相同的。下面将从八个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
                          (一)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
                          (二)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
                          (三)各组的测量过程是否一致。
                          (四)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景的好奇。
                          (五)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
                          (六)能否有理地肯定这个结果不是由机遇产生的。
                          (七)这个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于其他类似的情景。
                      (八)这个研究能重复吗?
                      
                      论述题:
                      1.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请谈谈你的看法。(10分)
                      略
                      2.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0分)
                      (一)理论意义
                      1.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也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3.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教学实际意义
                          1.提供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3.  请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1)学习过程
                         
                      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响。
                      
                      4.  请阐述微观教学模式。 
                          微观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你首先要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即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两大因素影响。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本节课或本单元所需教的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了解该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容的难度及复杂度。
                          (2)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基础,会造成教学过难或过易而无的放矢。从适当的难度上开始教学,是任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两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构成。
                          2.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
                          (1)学习/动机原理
                          (2)学生的学习特点
                          3.选择教学方法
                          (1)教学原理
                          (2)教师特点
                          (3)课堂环境
                          4.执行教—学过程
                          5.评价和反思过程
                      
                      5.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科研选题
                          题目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又要考虑到有利于理论建设。
                          (二)形成研究问题
                        (三)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1.确定变量
                          问题形成后,就要找出研究变量。
                          2.选择测量技术
                         
                      要想系统地研究某些变量,就必须有一种方法去测量变量的变化或变量之间的不同水平。基本的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直接观察、测验和教师或同伴的评判四种。 

                          (四)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至此,我们已有自己的研究问题、变量、定义、测量方法和被试。下面,我们将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建立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二是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1.提出假设
                          什么是假设?假设就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描述。
                          2.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的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景的某一方面而注意其效果。这两种方法一般被分别称为描述性的研究和实验性的研究。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两种。一个正确的实验通常要求研究者做到:①至少操作一个自变量,②随机选派被试进行实验处理,③在实验组和一个或几个控制组之间至少要比较一个因变量。实验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教育心理学中目前大量进行自然实验。

     

    [NextPage]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二)

               

     

                      单选题:

                      1  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  (选A

                      A华生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维果斯基

                      多选题:

                      1  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选ABCD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  (选AB

                      A同化    B顺应     C异化     D内化

                      填空题:

                      1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遗传和环境。  

                      2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3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5  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有: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和双生子研究。

                      名词解释:

                      1  遗传是父母的特质通过基因向后代进行的生物性传递。 

                      2  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总的来说,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

                      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点在后面谈到维果斯基的理论时将进一步具体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只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无条件的。因为除了教育之外,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其他因素,如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第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要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Principle of

                      Readiness)。所谓准备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在我国教育学中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第二,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

                      

                      2  请简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3  简述卡拉什对语言教学提出的观点。  

                          第一,要将获得语言和学习语言区别开来。

                          第二,在语言获得中,矫正错误固然有用,但并不重要。

                          第三,在语言获得中,说话者的输出(output)并不重要。

                      

                      4  简述爱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八个阶段?   

                          ()信任对怀疑(015)

                          ()自主对羞怯(153)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

                          ()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

                          ()繁殖对停滞(3060)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论述题:

                      1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生理方面、认知方面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而且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模式。

                         

                      3.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每一个个体具体的心理发展曲线都是有所差异的。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此外,人的心理机能有一定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 

                      间。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学龄前期(o6),本阶段又分为乳儿期(o1)、婴儿期(13)和幼儿期(36);学龄初期(?11)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15)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

                        ),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析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例如从只是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到自己伸手去拿物体;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PreperationalStage27)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egocentric);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con

                      servation)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alStage711)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 

                      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dOnalStage1116)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NextPage]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

              

                      单选题:

                      1  以下哪位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选D

                      A柯姆斯  B马斯洛    C罗杰斯   D 皮亚杰

                      多选题:

                      1  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选ABCD

                      A 主动性    B 被动性     C 间接性    D 计划性

                      

                      2  以下哪些是影响人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选ABCD

                      A 营养      B 情绪      C 环境      D 饮食

                      填空题:

                      1  脑功能的定位问题是脑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3  盖齐把学习分为五类:①应答性学习;②接近学习;③操作学习;④观察学习;⑤认知学习。

                      4  林格伦按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三类:①技能和知识的学习;②概念学习;③态度的学习。

                      5 

                      我国学者过去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学习,或把智力技能学习单列一类)(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6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晚期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9  布鲁纳则强调发现学习,认为应通过指导发现法,使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学习。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柯姆斯、马斯洛和罗杰斯。

                      名词解释:

                      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简答题:

                      1  请简述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营养和环境

                          营养和环境对脑机能和发展的影响,从胎儿期就开始了。除营养外,情绪的培育也影响脑的发展。

                          ()生化因素和脑

                          化学因素影响脑的活动是一个复杂迂回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饮食对内分泌系统进行的。

                          ()生物反馈与脑活动

                          人能够有意识地影响脑的活动。

                      2  请简述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充分发挥两半脑的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重视脑功能单侧化优势的个别差异

                          ()注意两半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有助于专业选择和职业指导

                       

                      3  请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  化一反应。

                          2.刺激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

                        程是:情景一反应一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  请简述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布卢姆的分类法是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因而是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类: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布卢姆的这六类学习实际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内容到抽象化,每一项都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技能或能力的基础上。

                      

                      论述题:

                      1  请阐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要学习,而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更需要学习。广义地说,学习与生命并存,对一切具有高度组织形式的动物而言,生活就是学习。但生物的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习在它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所谓成熟,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它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生理的结构和机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个体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学习者的相应成熟为条件。但是,如果个体的生理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机能就会消退。但是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2  请简述人类的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

                         

                      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社会传递保存下来,而个体从出生以来,就是通过与成人的交往,通过在学校里与教师的交往,进行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经验;还通过与同代人的交往而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动物学习中所不可能的。

                          ()以语言为中介

                         

                      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由于有了语言,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有了语言,使人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抽象的经验,因为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积极主动性

                         

                      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由于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动物学习根本不可能的做到。

                      总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将会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  请阐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虽然学生的学习也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目的性上,而且从总体上来说,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事事要求直接经验,或是放弃指导,强调生活即教育;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都有碍于学生的学习。

                       

                      4  请阐述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这一类的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学习者得到的不仅是个别的事实,而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给予许多有意义的知识。使信息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有三大作用:①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如识字之于文学作品的学习。②有些言语信息在人的一生中都有实际意义,如时钟的识别,天体运行,四季的形成等知识。⑧有组织有联系的言语信息可以为思维提供工具。

                         

                      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在各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成小数?怎样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等等。加涅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的。他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一概念——规则一高级规则

                      (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因此,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定向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简单地说,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这种使学习者自身能管理自己思维过程的内在的有组织的策略非常重要,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包括态度的培养,态度可以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但更多的是从校内外活动中和家庭中得到。加涅提出有三类态度: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②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体育锻炼等等;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尽公民义务的愿望等等。

                          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NextPage]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四)

              

     

     

     

                      单选题:

                      1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选A

                      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

                      2  美国第一个将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选D

                      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华生

                      3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选B

                      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

                      多选题:

                      1.         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选ACD

                          准备律因果律练习律效果律

                      填空题:

                      1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2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

                      3  美国第一个将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华生。

                      4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

                      5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6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8  

                      名词解释:

                      1  消退与维持: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2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简答题:

                      1.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2.         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3.         请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4.         请简述斯金纳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5.         列举两种行为塑造技术。

                          1.链式塑造(chaining)

                          

                      当学生迅速从成功迈向成功时,使用塑造非常有效。这就要求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式塑造(chaining),其步骤如下:

                          (1)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终点行为)

                          (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起点行为)

                          (3)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4)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予以反馈,材料越新,学生要求的反馈就越多。(即时反馈)

                          2.逆向链式塑造(reversechaining)

                          应用于教学中的另一种塑造形式是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我们还是以作文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没有总括句的段落,要求学生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段落。

                          然后,我们可以提供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要求学生加上一个佐证材料和总括性句子。

                          再后,只提供一个主题句,要求学生写出几个佐证材料和总括句。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每一次练习的成果都是一段完好的文字,以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看见全貌,并且强化的路线较短。

                      论述题:

                      1  请阐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注意过程(attentionalprocesses)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保持过程(retentionprocesses)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reproductionprocesses)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动机过程(motivationalprOcesSes)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
    本文标签: 教师资格证 
  • 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