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一、命题的依据

      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的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高效,试题难易适当,不断提高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

      三、适用范围

      福建省2007届初中毕业班学生。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06--2007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目标

      1.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目标要求

      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的考查,其目标要求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目标如下:

    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

    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

    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

      2.时事政治

      本学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考试,以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初中版)2006——2007年度第1至6期有关内容为范围。纯时事试题的命题以其中的“时事观象台”、“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漫话发展”、“考考自己”、“大事记”的有关内容为依据。

     

     

    [NextPage]

     六、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

      七、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值约为0.8,易中难题量的比例约为8:1:1。

      八、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0%,非选择题部分约占60%。

      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时事”约占20%。

     

     

    [NextPage]

     九、例题示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例1.《江泽民文选》2006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学习《江泽民文选》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前进,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全面落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说明:本题属于时事题,出自《时事》第1期,主要考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应选D。

      例2.“反盗版百日行动”2006年在全国进行,重点整治了盗版制品集中的经营场所及批发、零售、出租、放映单位。对于盗版的音像和图书制品,你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偶尔购买,无伤大局 B.遍地都是,打击无济于事

      C.坚决不买,及时举报 D.盗版便宜,购买无可厚非

      说明:本题将反盗版的时事知识与课内的守法护法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行为判断与选择。面对盗版的音像和图书制品,学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拒绝,不能贪便宜而违法,又要举报,做到护法,协助打击非法活动。所以应选C。

      例3.在寒假的一个上午,15岁的小华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声响,好像有人在撬大门,她从自家的猫眼往外看,却发现猫眼被堵住了。接下来他最正确做法应该是( )

      A.打开大门看个究竟 B.赶快跑回房间关上门躲藏起来

      C.大声喊叫把门外的人吓跑 D.打电话给邻居、门卫或拨打“110”报警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伤害时,要机智勇敢,并善于利用环境和社会力量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因此最好的方法应该是D。

      一个牧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牧草等资源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牲畜,否则就会出现牧场退化、瘟疫流行等。在一个公共牧场,有几户牧民都在此放牧,牲畜头数已接近放牧限度。据此回答例4和例5两题:

      例4.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户牧民,这时,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A.抓紧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以增加眼前的收入

      B.自觉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以保护牧场

      C.杀死其他牧户的一些牲畜,减轻牧场压力

      D.劝说其他牧户到其他地方去游牧,防止牧场退化

      例5.上题中的正确选择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会自我保护,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

      ②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③要学会保护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④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说明:本题组是由去年考试说明中的主观性例题改造而来的,可见各种题型之间是可以贯通运用的。试题通过材料提供的情景,考查个人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只看眼前利益,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利益,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从集体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着眼,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例4应该选B,例5应该选C。

      例6.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列完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是( )

      A.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 D.春节、愚人节、青年节

      说明:本题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判断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的认识。题中各个选项中都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B。其他选项中都有一些节日是国外传来的或现代的新节日,而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例7.两会期间,怎样解决人们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 )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 B.我国的根本任务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我国的根本制度

      说明:(2006年宁德卷17题)本题以“三难”来考核基本国情(应选C),设计新颖,反映热点,将时事与课本知识有机统一起来,同时隐含了“两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当然,题中“两会”时间不明确、“体现”一词不如用“反映”一词贴切。本题如果再延伸一题,从代表们关注“三难”考查我国性质和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这样就更加漂亮。

      例8.2006年1月28日,大陆同胞赠台大熊猫乳名揭晓。“团团”、“圆圆”的最终胜出说明了( )

      A.两岸统一即将成为现实 B.台湾当局的“台独”主张已经失败

      C.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D.“一国两制”已被台湾当局接受

      说明:(2006年厦门卷12题)本题考查对时事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团团”、“圆圆”的名称来体现民心所向(应选C),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本题选项的设计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这种考法代表着时事试题考查的一种走向。

      例9.下列行为中,既违背道德又违反法律的是( )

      A.发泄怨气,砸坏公用电话 B.摆阔、铺张浪费

      C.选举班委时搞小团体主义 D.在公交车上与老人争座位

      说明:(2006年龙岩卷)本题结构比较简单,但又是比较常用的行为判断题。题中要求运用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来判断日常行为是否可取,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本题答案过于明显(选A),若能选取一两个学生认识有点模糊的行为作为选项,试题的信度和区分度将会得到提高。

      (二)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

      例1.时事评述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从美好的蓝图逐步变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

      (1)和谐社会包含的基本特征有哪几个?

      (2)当前社会上还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举出三个)

      (3)在你身边肯定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社会和谐的现象。请你就其中一个不和谐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

      说明:本题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时政热点来设计题目,考查与社会和谐有关的时事知识和生活知识。第一二小题可参考《时事》第2期有关内容作答,其中第二小题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回答,第三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时事和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2.选择说理

      (1)某班同学学习了《思想品德》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后,纷纷行动起来,开展环保活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

      ①小李积极参加本村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

      ②小王向有关部门举报某饭馆宰杀野生动物做菜

      ③小江把一个每天深夜歌声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

      ④小高把一位破坏校园花草的小同学关在教室半天令其反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题示例1-6

    例题示例1-6

    例题示例1-6

      说明:(2006年三明卷26题)本题以《时事》上的一则资料给同学们带来的震撼导入,综合运用填表题与问答题,考查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学生的节约观念和节约技巧。试题形式新颖,考点明确,素材丰富,内容亲切,作答不难。此类试题注重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既从理论上认识节约的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提高生活能力。

     

     

    [NextPage]

     例7.平安校园

      莆田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材料略)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火眼金睛:请列举身边存在的校园安全隐患。(至少举2项)

      (2)建言献策: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请你向学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你我践行: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青少年自身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至少3点)

      说明:(2006年莆田卷22题)本题以师生共同关切的校园安全问题入手,考核考生自己所在的学校问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题中提出的三个设问,从所处环境到自身行为,从问题到措施,逐步推进,自然提升,有利于考核学生对自己、对学校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题中提供的材料与答题没有必然联系,较为遗憾。

      例8.传承文明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勤劳的漳州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如:木偶戏、林语堂、陈政陵园、端午节赛龙舟……

      问:(1)你知道漳州还有哪些民间艺术、著名人物、名胜古迹或节日习俗?(请举三例)

      (2)在“爱我漳州、建设漳州”活动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家乡的传统文化

      说明:(2006年漳州卷25题)本题从考生所在地的文化为素材,考核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从试题材料和设问角度看,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已经成为各地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当地经济文化情况,增强学生的爱乡情感。但这类试题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素材的通识性,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例9.探究与实践

      材料一:2005——2006学年《时事》第3期刊载:我国用近50亿吨的自然资源创造了1.6万亿美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只用20亿吨却创造出5万亿美元;不到50年,韩国人均GDP由87美元跃升至1.4万多美元,靠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中央提出,未来1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面对当前严峻的资源形势,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至少写出2个方面)

      (2)请列举几个利用创新技术节约资源的事例。(至少2个)

      (3)某校初三年(6)班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走访,收集相关材料,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请你帮助完成以下调查报告。

      关于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为响应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提高同学们的节能意识,我们对周边资源节约与浪费情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比较好,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资源节约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不爱惜粮食,餐桌浪费严重;不随手关灯、关水的想象屡见不鲜……

      为此,我们建议:

      ××中学初三年(6)班全体同学

      2006年×月×日

      说明:(2006年泉州卷27题)本题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设计,将问答与调查报告等不同题型组合起来,有一定的创新。题中既有对材料的分析要求,又有实例的列举,还有完成调查报告的要求;既有生活问题和时事考查,又有知识运用的考查;并综合考核了分析与演绎、综合与运用能力。试题内容比较丰富,但又注意难度控制,完成调查报告只要求写出节约资源的办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作答。


       

    ......
    本文标签: 中考 
  • 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