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网!                                                   鼎誉推广助手 长沙网站制作 长沙营销型网站建设 长沙成交型网站建设 更多友情
  •     背景: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自治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进入实验,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省区逐年增加,2005年江苏,2006年,安徽与天津、浙江、福建、辽宁等省区纷纷跨入新课程的行列。

        2006年11月20~25日,在合肥市高中新课改全面铺开进行了100 余天之后,合肥市教育主管部门深入18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课改专项调研,昨日,《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出炉。

        “困惑、问题、创新”、“热血沸腾、迷茫困惑、艰难前行”,高中老师们用这样五味杂陈的语句来表达他们对高中新课改的真实感受。之所以有这样复杂的情绪,是因为教育工作者们深知,正在进行的这场“摸着石头过河”的课改,对2006级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场“预决赛”,三年之后,这届学生同样要面临高考的检验。新课改实施后的高考方案不确定,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心存疑虑。心急的家长甚至表示:“不管你是新课程还是老课程,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就是好课程。”

        解析篇——

        新课改改变了什么

        课改前只有科目课改后实行模块式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课程中,学生的课程只有科目。根据《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课改后的普通高中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使选课和个性化修习成为可能。课改前学业评价看成绩课改后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

        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毕业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三年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课改前学生只需读书,课改后必须亲身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增的学习领域,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23个学分,占必修总学分的20%,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学生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获得相关证明。

        课改前对学生评价只看成绩课改后学业与成长记录综合评价

        新课改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将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成长记录的内容包括:课程修习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以及素质发展记录等,这个评价结果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也是学生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今后还有望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成为重要参考。

        问题篇——新课改面临的问题

        课时问题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过去高中语文六册书,三年教完,现在虽然只有五册书,但是按新课程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的上学期全部教完,时间安排非常紧张。”长丰二中一位老师表示。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增加了,导致必修课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时紧,是一线教师们“抱怨”最多的问题。还有老师反映“教材内容新颖,但是同步训练不同步,习题存在超课标、超教材,讲了教材正文内容,不少学生不会做习题;出现新的要讲,旧的又不敢丢,不得不增加课时”。

        硬件设施问题

        “这次新课改实验太超前化、城市化、贵族化,太豪华了!”一位农村中学的校长说。在参加合肥市新课改调研的18所学校中,省、市示范高中就有14所,绝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是相当好的,尽管如此,仍有农村高中的校长发出了“改不起”的感叹。他认为,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学很难按课标要求实现教学资源的配置。具体而言,一是师资缺乏,如新课改中的通用技术学科就没有教师,很多学校开不起来这门课。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有限,许多需要上网查资料或者多媒体演示的课程受到设备的限制无法进行,学生需要的实验室与实验仪器配备不足。“我们的教师也需要随着新课改一起转变和成长,但是对教师进行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中,资金非常拮据。”

        选修课问题

        除了时间安排、设备配置,单连课程设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让诸多学校犯难:一方面是必须开足规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另一方面也必须兼顾高考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选修课究竟该怎么开设,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开才更切合实际?合肥一中在探索中拿出了一个高中三年课程设置方案:高一以必修为主;高二在开设必修课外,以提供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等个性化选修课套餐为主,形成基础课+套餐+自助餐的体系,其中套餐为,1物、化、生,2史、地,3信息,4音或美,自助餐包括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高三以开展个性化的选修套餐为主,形成基础课+套餐的体系。但是,我省是否会进行会考或学科水平测试?怎样会考,又怎样测试?这些不确定因素总是或多或少地对学校选修课的开设产生着影响。

        学分问题

        在新课改中,学校对学生的学分管理,是真管还是假管?学分管理又如何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值得每所参与新课改学校的思考。

        对策篇——

        如何搞好新课改

        教师转变观念主管部门加大投入

        通过细致的调研,合肥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认为,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要实施好新课改,必须转变以往单纯的应试观念,让“高中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观点成为社会共识。

        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如果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改不适应,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那么新课改就要在这样的教师手中大打折扣。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每一所高中都要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尽可能创造条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

        新课改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和信息技术的支持,设备条件好的学校需要进行更新与改进,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需要建设网络、多媒体平台,添置计算机以及一些科学学科所需的普通器材。相关部门将加大对经济相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投入,帮助这些学校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部分学校联合对新课改实施进行调研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合肥十三中、三中、十一中三所学校还联合进行了一次调研,对教师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学科的原因剖析,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对策和建议(见表)。

        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走班”上选修课

        新课改来了,高中生们该如何应对?“学会选课”将是高中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与过去不同,改革后的普通高中课程将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要上的课程,这是新课改带来的最重大变化。

        高中生需要了解的是,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后,选修模块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通俗地说,选修Ⅰ是国家开设的选修课,选修Ⅱ则是学校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兴趣开设的课程,即“校本课程”,这一变化也使得以往高中实行了几十年的“统一”课程表将结束使命,学生可根据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修模块Ⅰ或模块Ⅱ,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这种选择权就掌握在学生手中,也要求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扬长避短,学会选择。现在,大部分高中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还没有开设选修课,所以高中生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决定自己的选修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选修课后,学生因选修内容不同,上课时不会有固定的班级和同班同学,会像大学里一样“走班”上课。(胡霈霖)

    ......
    本文标签: 新课改